• 2

低角度盲拍的設定 (D7000)

小弟之前 Penatx 用了幾年 (從 *ist DS/DS2 至 K-7 約六七年吧)
日前跳槽到 Nikon D7000, 只為了較快的對焦速度

本週末計劃帶家人出國過暑假, 由於我算蠻常以廣角鏡頭由低角度盲拍 (人帶景)
想請教一下 D7000 的設定 (打算把盲拍設定在 U2), 使用鏡頭是 16-85 + 35/F1.8 + SB700

- AF-C (試過 AF-A, 但邊走邊盲拍, 感覺好像只對焦一次, 像AF-S, 另 AF-C 無嗶聲, 不太習慣)
- AF AUTO (39點由機器選擇, 以前 Pentax 11點也是同樣設定) 或是 3D?
- 中央重點測光 (因低角度拍攝, 若背景是天空而逆光, 常需開內閃補光, 若用評價測光, 則成相易過暗, 所以用中央重點測光, 搭配"測光和對焦點連動"功能, 只是, D7000 可設定中央重點測光的範圍, 預設值是8, 但不知選 Avg 有否差別? 有建議數值嗎?)
- 低速 4PS 連拍 (用 32GB/C10 卡兩張)
- 調控用 Vivid, 銳利+3, 飽和-1, 色相-1 (有建議的調控檔嗎? 那個柯達正片調控可以拿來拍人帶景嗎? 或是人帶景可以用黑麵大的人像調控檔嗎?)
- 白平衡用 Auto1 和 B1/M1

習慣了 Pentax 的發色, D7000 一直找不到習慣的色調, 還在摸索中! 以前用 K-7+A16 低角度盲拍也沒那麼多設定可設, 現在 D7000 設定較多卻一時不知所措...., 因此, 懇請有經驗的大大, 指點一下小弟的設定, 感激!

另外..., 若想於旅遊中拍人像淺景深, 各位大大有建議直上 17-55 嗎? 還是用 35/F1.8 足矣? (因要顧小孩, 不是很願意一直換鏡頭..., 以前用 A16 恆定光圈慣了, 現在 16-85 有點不太習慣...)

以上, 再次謝謝前輩的指教!
2012-07-30 11:13 發佈
maverick14 wrote:
小弟之前 Penat...(恕刪)


針對白平衡的部分,盡量不要一直固定在M1B1或M多少B多少
因為不是每一個場景都適用....
因之前D7000剛入手時也是固定設定M1B2,後來發現有些場景整個白平衡很怪
其實大部分場景,D7000的自動白平衡滿準的,只有偏黃的環境或多種光源混合,才會手動調白平衡
maverick14 wrote:
小弟之前 Penat...(恕刪)

樓主:

您的一些理解是有些誤解!

1.AF-A,就是機身來判斷主體是靜態就進入AF-S模式,如果是動態就進行AF-C模式,主要是在一些您不確定主體狀況時候使用。
2.3D是先於用戶選擇對焦點作初始捕抓主體,之後就像導彈一樣,追著主體跑
AF auto則是機身從頭到尾自行判斷主體,也就是完全傻瓜模式一樣,如果機身耍笨就會抓錯
3.所說的是偏重中央測光,這個和點測光是不同,一般點測光就是固定局部很小區域作為整個測光標準,而NIKON點測光本身是根據使用對焦點局部區域測光,也就是點測光聯動,如果不希望點測光和對焦同樣位置,可以利用AE-L/AF-L或著內部機身選單<快門釋放按鍵 AE-L>來設定。
而偏重中央測光,則是以全部區域測光,但是中央部份會做加權,也就是考量全部範圍所需要曝光值,但是中央區域作為偏移修正,所以機身內<偏重中央區域>就是作用要考量加權區域有多少!
這個通常是人像才會使用,主體有多大,偏重區域就有多大!
但是大多數可能直接用點測光,測主體和需要細節背景幾個測光,就可以自己確定。


4.自動白平衡偏移B1M1,是一些人針對人像膚色部分作到期望的膚色表現,但是他是整個偏移,所以其他場景也會一起變得古怪。
通常建議自訂白平衡或著自判色溫來做獨立修正,這樣不會干擾原本機身判斷。


5.NIKON的曝光補償是不限PSAM模式,這個是和很多家最大設計差異。
其M模式+auto-iso(曝光補償)=>相當是P家TAV模式。
也就是只要設計AUTO-ISO,在PA模式下,他是根據設定最慢快門,取得最低ISO值,只有快門比最慢快門曼的時候,他ISO才會往上爬。
在AM模式下,AUTO-ISO就是一個平衡曝光平衡器,曝光補償也都是用ISO變化來作修正。



6.35 F1.8是標準大光圈,旅遊時候,很多時候會保留背景不過度虛化而無法分辨,否則背景都虛化,那歐洲和台灣也沒有什麼太大差別,所以您要確定自己想法與最後結果是符合。
NIKON有一些較平價大光圈定焦,28/1.8 35/1.8 50/1.8 50/1.4 85/1.8等都是二萬左右或以下定焦鏡
可以參考新手疑惑與解答大樓(操作與細節說明以NIKON機種為主)16.鏡頭實拍效果?


如果樓主的拍攝多是[人帶景], 若以人為主又正面多, 不妨試試LiveView的臉部對焦優先

maverick14 wrote:
小弟之前 Penat...(恕刪)


低角度盲拍的先決條件,是對機身鏡頭組合的熟悉;其他的都好說...,就這點難辦。
所以你提出的問題,前幾個是機身功能,請多翻閱說明書、練習幾次就知道它的使用時機。

白平衡先設定為A,多拍幾次RAW檔回去修圖,就可以大概掌握它的特性,Nikon家的白平衡一直在世代演變中...。除了現場有時間自訂白平衡外,盡量用awb,後製修圖時,再多方嘗試,你會發現各家色調都可以盡量調整出來的(雖不近、亦不遠)。

最後是討論鏡頭,DX鏡皇可以幫你省下許多問題,但盲拍的前提下,小心不要敲到鏡頭比較實際。
但是你要幫忙帶小孩,那就未必喜歡戴上它那個誇張的遮光罩!

帶小孩在外趴趴走,又要低角度,可能只有快拆式肩背帶比較適合一些?
如果要找這類配件,建議是找那種可以一併固定鏡頭的,會比較適合。
Good luck!

謝謝 diffusionless大大 指點, 您的文章真是暮鼓晨鐘, 已加五分聊表敬意!


diffusionless wrote:
1.AF-A,就是機身來判斷主體是靜態就進入AF-S模式,如果是動態就進行AF-C模式,主要是在一些您不確定主體狀況時候使用。


旅遊時, 因為我會邊走邊拍在前方的老婆小孩, 考慮到我和被拍主體間的距離會變化, 以前使用 Pentax 都是用 AF-C (配合縮光圈+深景深), 若我現在用 D7000 的 AF-A, 連拍時, AF是否只對第一次? 若是使用 AF-A, 原本半按快門對焦好了, 但主體突然又動作, 在不放開快門之下, 這時會自動切到 AF-C!?

另 AF-C 無嗶嗶聲, 半按快門時, 該怎麼曉得可以全壓快門了呢?

再者, 邊走邊拍的情況下, 雖然不是搭車, 但仍在移動中, 鏡頭的防手震該調 Normal 或 Active 呢?


diffusionless wrote:
3.所說的是偏重中央測光,這個和點測光是不同,一般點測光就是固定局部很小區域作為整個測光標準,而NIKON點測光本身是根據使用對焦點局部區域測光,也就是點測光聯動,如果不希望點測光和對焦同樣位置,可以利用AE-L/AF-L或著內部機身選單<快門釋放按鍵 AE-L>來設定。


所以我低角度盲拍人帶景, 並希望正面照時人臉不要過黑, 還是用 "P模式 + AF-AUTO + 點測光"? (小弟學藝不精, 一直以為中央重點測光也會隨著對焦點有變化... 見笑了...)


diffusionless wrote:
4.自動白平衡偏移B1M1,是一些人針對人像膚色部分作到期望的膚色表現,但是他是整個偏移,所以其他場景也會一起變得古怪。通常建議自訂白平衡或著自判色溫來做獨立修正,這樣不會干擾原本機身判斷。


Copied, 將帶著珠珠板以備不時之需, 平常還是用 Auto1


diffusionless wrote:
5.NIKON的曝光補償是不限PSAM模式,這個是和很多家最大設計差異。
其M模式+auto-iso(曝光補償)=>相當是P家TAV模式。


其實我 K-7 最常用P模式, Pentax 稱之為 Hyper Program, P模式下若對相機判斷的光圈快門不滿意, 轉後轉盤變光圈優先, 轉前轉盤變快門優先, 按綠色鈕回預設值, 一樣設 Auto ISO. 目前 D7000 也是設 Auto ISO.


diffusionless wrote:
6.35 F1.8是標準大光圈,旅遊時候,很多時候會保留背景不過度虛化而無法分辨,否則背景都虛化,那歐洲和台灣也沒有什麼太大差別,所以您要確定自己想法與最後結果是符合。


是的, 所以個人旅遊照大都只有拍幾張淺景深相片, 其它多數是人帶景照!


effo wrote:
如果樓主的拍攝多是[人帶景], 若以人為主又正面多, 不妨試試LiveView的臉部對焦優先


謝謝 effo兄建議, 已有設定過 LV + 臉部優先, 但是 AF 速度好慢, 且偶爾會誤判為背景的路人甲..., 感覺用 AF-AUTO 好像成功率比較高....
maverick14 wrote:
再者, 邊走邊拍的情況下, 雖然不是搭車, 但仍在移動中, 鏡頭的防手震該調 Normal 或 Active 呢?

====> 沒試過, 但依原理來看, Active 就是專為如行車移動的場合設計, 雖然找不到更詳細的資料(機密?), 合理推測運算時會忽略同一方向穩定移動而不做補償, 從這點來看, 人走路在如此微小短暫的取樣, 一定是"亂晃"而不均勻, 應該還是開"Normal"吧 (如有先進更了解請指證補充, 謝謝)


所以我低角度盲拍人帶景, 並希望正面照時人臉不要過黑, 還是用......blockquote>

所以我建議懶人法[LiveView 人臉優先], 那矩陣測光會知道您是拍人, "應該"會確保臉孔合理曝光 ---> 但是如您所說, 習慣相位對焦, LiveView對比真的令人抓狂 ;
哈哈, 還有抓到路人...那還真是防不勝防, 如果是海灘辣妹準焦而老婆大人模糊, 那可不是鬧著玩....不過您倒解答了我的疑惑....新買的GF5就有人臉辨識預先登錄....我還再想這有什麼鳥用....原來是這樣....

maverick14 wrote:
小弟之前 Penat...(恕刪)


同是D7000的用家,那個M1B1當初測試對象似乎是D700.

後來的機種已經不適用了,很多時候用了反而更奇怪!

最怕的是黃色省電燈泡,遇到這各我大都是自定色溫3000K左右.

而要調整四個象限的偏移,應該是要先決定色溫多少後,再來微調!

所以最好最棒的,當然是用灰卡自定白平衡再來調整.

(另外你可以調整看看四象限的X軸(左右),色溫會有所增減,但是Y軸(上下)色溫不變)

只是出遊時,你有這功夫,人家可能沒那興致

調控檔我下載很多,但實際是沒用太多.

最後發現 "以不變應萬變" 反而比較輕鬆!

真想要另外的感覺,在後製時加上去就好了.

盲拍的話...

用泛焦的方式來拍,會不會更輕鬆呢?


maverick14 wrote:
旅遊時, 因為我會邊走邊拍在前方的老婆小孩, 考慮到我和被拍主體間的距離會變化, 以前使用 Pentax 都是用 AF-C (配合縮光圈+深景深), 若我現在用 D7000 的 AF-A, 連拍時, AF是否只對第一次? 若是使用 AF-A, 原本半按快門對焦好了, 但主體突然又動作, 在不放開快門之下, 這時會自動切到 AF-C!?

AF-A 基本上是兩個動作模式合體
第一次半按快門等於 AF-S, 未合焦不給拍, 合焦時有嗶聲提示
之後持續半按快門會間隔性判斷脫焦, 等於 AF-C
一旦判定脫焦會再次自動對焦
您的情況 AF-A 或 AF-C 都很適合, 都會持續進行對焦
搭配 OVF 中合焦指示燈即可

maverick14 wrote:
另 AF-C 無嗶嗶聲, 半按快門時, 該怎麼曉得可以全壓快門了呢?

OVF 中有合焦指示燈, 一個小小的亮圓點
不顯示為未合焦, 持續顯示為合焦
閃爍表示無法判斷 (例如太亮或太暗)

maverick14 wrote:
再者, 邊走邊拍的情況下, 雖然不是搭車, 但仍在移動中, 鏡頭的防手震該調 Normal 或 Active 呢?

Normal 主要設計針對手持的振動頻率
小弟猜測行走所產生的頻率和手振接近, 建議先嘗試 Normal

要在兩家不同的系統模式與習慣之間做切換, 似乎不太容易上手呀...
個人積分: 87, 不能再高了 www.flickr.com/photos/inunu
盲拍不是這樣玩的。
盲拍不使用自動對焦,而是用手動對焦。
預先將鏡頭對焦設定在你要的距離,例如3公尺,
然後若目標接近到與你距離是3公尺時,就拍下去,那大致上就拍到夠清楚的照片。
  • 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