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ISO雜訊請益,關於D800

因為D800與5D3的出現,使我好奇了高ISO的兩三事
雜訊到底是來自於光學系統還是數位系統?
似乎網上都說是感光元件的限制而產生的

那麼,所謂的高ISO照片效果很好,是不是因為晶片抹除的本事很好?
站上的canon版上,我看了很多的討論串,
說是canon拍人比較好看,
來自於不把影像拍的很銳利。

那是不是5D3現在的sample照片,都是因為晶片先天上設計,
"將影像拍的不是很銳利,相對的更容易混色來抹除雜訊?"

而D800現在雖然sample照不多,
但先天上設計成拍的很銳利,仍有晶片上的設計可能,利用高畫素的優勢而達到良好的抹除雜訊呢?

比如說一公分見方的面積裡面,
一個5x5的像素排列上由於才25點,因此一旦抹除,就很難達到看不到"油畫感"?
而10x10的像素排列上由於有100點,
是不是更容易在像素鄰近點達到抹除上顏色互補的效果,
而使得低光源高ISO情況下的照片,能夠透過晶片來達到照片效果很好?

目前D800的sample照,會不會是晶片不夠力,而效果不夠好?
那是不是可以用電腦軟體如photoshop來抹除雜訊而達到相當好的效果?

又在上述前提下,會不會現今的軟體版本無法因應nikon D800的高畫素而計算,導致高ISO縮圖抹除效果不夠好?

一堆疑問,大家教學相長,如果有觀念錯誤的地方,請指教,謝謝







2012-03-07 19:50 發佈
雜訊主要來自Shooting noise, Readout noise, Dark current

其中後兩項跟電子設計結構非常大的關係

各家設計不同,結果自然不同
先不提ISO表現高低與否,就以銳利而言,拍起來銳利可以變軟調,讓人像照更能呈現柔順質感,
但如果拍起來就直接是軟調,那要改回去銳利比較困難,尤其以原廠對焦模式與成像設定之下,
已經沒有精細跟銳利的檔案,不修改尺寸下很難依靠後製將像素重新排列變得更銳利。
一般影像軟體所謂的銳利化也是將像素的明暗落差拉大,但是本來模糊的像素只是將模糊突顯,
對於圖像銳利幫助不大,甚至更慘。

簡單講,尤其是失焦或手晃的那種照片,目前看起來很難用後製去修正,以後不知道....

至於是不是現在的軟體無法去抹圖盡量消除雜訊,我認為應該有很多套影像處理軟體可以做到,
只是目前的SAMPLE照都為了呈現相機本來的實力,不去額外處理過,為的是讓大家能夠看到原始的畫質,
按理說,要洗照片也不可能都不縮圖,用於印刷製作,調整尺寸也是常有的事,像素尺寸一調整過,
所有的像素會重新運算排列,ISO的雜訊狀況就會有所改變,尺寸變小雜訊一定會變少,
尺寸拉大,就是由軟體去補,當然也可能補出更多雜訊了~

目前慢慢有機會看到素人所拍攝的測試照,而非官方宣傳照,可信度更為提高,ISO範圍也包的更廣,
但是最終還是要看實際拿到手的表現才能夠斷定!
話說回來,只要電腦跑的動,我還是認為高像素更有運作空間,不管要抹要修,提供更大的BUFF,
只要像素不是電腦用內插點去運算出來的都好~

最後,把人拍的不銳利而變成比較適合拍人像...這有點駝鳥,這樣的話不就不適合拍人像以外的主題嗎?
隔壁5D3的樓我看了幾天,深深感覺到攝友們更擔心的是對焦問題,雖然ISO表現非凡,
但是如果沒有準確的對焦,整張照片就失去重心,[有逼沒有準!]才是5D3的難題!


純粹的就是畫素高影響iso表現而已,跟jpg怎麼抹沒有關係,不然raw直接用電腦抹就無敵了
Canon機身鏡頭年份持續整理 ericanon.blogspot.tw
ISO表現是指

雜訊的明顯程度 和 細節的保留程度 之間的平衡

D800細節極多,就算雜訊較多也不一定會輸(縮一下圖ISO表現就可以隨便再上升一兩級了)
數位相機是把光線經感光元件轉換成電的信號然後記錄下來,ISO是感光度,也就是對光線的敏感度,較高的ISO代表只要較少的光線,就可以得到相同強度的信號,拍出同樣亮度的照片。所以可以把ISO想成是光線信號的放大倍率,ISO200比ISO100高一倍,所以ISO200只要一半的光線就可以放大後得到跟ISO100一樣的信號強度,也就是一樣的亮度。

但是在信號放大的同時,避免不了的各種雜訊也跟著放大了,所以高ISO的雜訊會特別地高,尤其在暗部,光線的信號非常微弱,跟雜訊相比強不了多少,所以放大以後顯得雜訊特別明顯。因此即使是用低ISO拍照,但是曝光不足,則雜訊的比例相對就顯得比較高,而會使畫質下降。而用高ISO拍照如果曝光充足,信號強度就能壓過雜訊,反倒能夠得到純淨清楚的細節。

而所謂的消除雜訊,是一種演算的方式,也就是用程式讓電腦判斷那些是信號哪些是雜訊,然後盡量把雜訊消除掉而讓訊號保留下來。所以不同的演算程式以及用來做判斷的設定,處理後得到的結果也會不一樣。有的處理方式消除雜訊的同時細節也被抹掉了,有的卻能保留良好的細節。

數位相機高ISO畫質的進步,一部分是感光元件及系統電路的進步,從源頭就把雜訊降低了,另一部分是更強大的處理器和更進步的演算法,能更有效的消除雜訊並保留細節。若想要得到最佳的結果,最好是將照片檔案的原貌,包括信號和雜訊都完整保留下來,而事後再設法做最佳的處理,而將來若有更強大進步的消除雜訊方式,還能夠重新處理得到更好的照片。若一旦消除雜訊時抹掉了細節,就再也找不回來了。

我覺得D800正是以保留最多細節為取向,高ISO的雜訊看起來雖然多,但細節也盡量地保留了下來。
R6.2 wrote:
純粹的就是畫素高影響iso表現而已,跟jpg怎麼抹沒有關係,不然raw直接用電腦抹就無敵了...(恕刪)


你這言論跟魯大師好像
低像素ISO無敵??
感謝樓上各位指教

個人想,如果相同環境相同參數下拍照
所得照片清晰與不清晰,像數的連續色階上,應該是有差異的,也可以導致晶片設計上抹除的差異
看canon的軟體最新的更新,應該看起來似乎確實有些端倪
真相永遠只有一個!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