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只要把這顆晶片粘貼在鏡頭卡口的對應位置上,就可以讓機身識別鏡頭的參數,從而把手動鏡頭當作AF鏡同樣對待。
讓機身將手動鏡頭當作AF鏡頭識別,有如下幾點好處:
(1)可以通過機身控制光圈,不用再調整光圈環了
(2)可以使用1/3擋和1/2擋光圈了,大多數手動鏡的光圈環都只能調整整擋光圈
(3)可以使用M擋和A擋之外的拍攝模式了,比如P擋和S擋
(4)可以使用“半自動”對焦了,只要按住快門調整對焦環,當焦點準焦時相機就會自動釋放快門,抓拍更輕鬆
(5)使用多個手動鏡時,不需要再到機身的設定中更改“非CPU鏡頭”設定了
開始改造之前,先看一下Ais卡口的結構(原諒我從網絡上借了這張圖)
可以看到,鏡頭鎖定孔旁邊,有一個小小的凹槽,這個凹槽表明,光圈的控制是線性變化的,只有這樣的鏡頭,才能進行電子化改造。
如果沒有這個凹槽,那麼改造以後的鏡頭,光圈將會與設定值出現較大的誤差,無法正常測光拍攝。

再看一下Ais 80-200mm f/4 鏡頭的後口,可以看到,這顆鏡頭是符合改造條件的。

但是有一個小問題,那就是晶片該粘到哪個位置呢?來看一下AF鏡的晶片位置。(原諒我又從網絡上借了一張圖)

對比一下Ais 80-200mm f/4的卡口,我們發現這個地方需要切掉……

說做就做,先把這個黑色的金屬圈從鏡頭上拆下來,方便後面對它進行改造。
一共需要取下3顆螺絲才能把這個金屬圈拆下來。有兩顆螺絲在照片中看不到,那兩顆螺絲與照片中紅圈裡的是一樣的。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開拆!

拆下來的螺絲釘與5角硬幣的對比(我在大陸,用的是RMB,呵呵)

拆下的黑色鐵圈,其實就是一個密封圈,沒有參與鏡頭的任何光學成像或者機械結構聯動,各位可以放心大膽的去拆了!

打磨了一半的密封圈

完全打磨完成!裝回鏡頭上試試看!

我是用磨石打磨的,總共花了5個多小時才打磨完,要是有銼刀的話,應該會輕鬆許多。

把我的晶片拿出來比一比,確定好位置,準備粘貼了!

先用碳素筆在粘貼晶片的位置做好標記,然後把密封圈拆下來再塗抹膠水(防止膠水弄到鏡頭上)。
一開始嘗試了慢乾的萬能膠,發現強度達不到要求,用手稍加用力就會掉下來,後來改用AB膠就好了。
鑷子是用來夾持晶片的,因為晶片很小,很難用手拿着塗抹膠水。
工具大雜燴……

粘貼好以後的晶片

換個角度,再來一張

等膠水晾乾以後,把鏡頭安裝到機身上測試,機身可以正常識別出晶片,說明粘貼的位置準確無誤,與機身接觸良好。
按照晶片使用手冊上的說明,設定好鏡頭的最大光圈、最小光圈、焦距等參數以後,就可以開始使用啦!
相關鏈接:http://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248&t=2469826&p=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