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身上拍攝主力除了D700外,隨身相機從SANYO 手持DV的防水相機到目前的SONY TX5,主要的重點都放在防水,畢竟下水玩的時候我有拍到畫面阿。TX5拍照來說已經很OK了,唯一不足的就是錄影只有720P,另外就是美食拍攝部分了。一路從X100 看到 M3/4等系統等到X10 NEX 等通通有考慮,最後就出現了這一台 NIKON J1。
NIKON 1 系列有 V 和J 一個入門一個高階,比較常聽到的就是 V 系列因為國情關係大家眼光都很高,很少會去看入門款,但是只要功能OK價格爽就買拉~~。
粉紅色系包裝~雙鏡頭組裡面有兩盒子的包裝配件,連外盒打開都有粉紅圓點,為何粉紅呢,因為連TX5都是被女兒挑的粉色系阿。反正東西再用自己爽最重要,實際上出門拍照拿出來也容易引起路人目光的。
先看小包的配件,裡面包含一個 10-30的遮光罩,一個通通粉色的手挽帶,和一個完整粉色的相機袋,那相機帶用包裝的方式來把相機包起來,有附上完整的操作說明文件,但是實用度呢,只能說參考就好,這樣帶出門包來包去真的有點麻煩。
再來就是最主要的包裝囉。
上層一樣是光碟片、使用手冊、保固卡等等就不再說明了,配件方面有變壓器(插頭直接附上旋轉使用,好處是不用多帶一條線,壞處是很多壁孔或是延長線不見得可以使用),原廠電池一顆,USB連結線和一樣粉得很徹底的相機肩帶。
這次配合的記憶卡選用APACER CLASS 10 16G 的SDHC,測試一下讀取速度有18MB/SEC 寫入也有 10MB/SEC 算是OK。
噹噹~~~直接出來見客拉,左起 30-110 、J1、10-30。
先來看看30-110,經過片幅2.7的換算變成,81-297,還有VR加持,口徑40.5也算買的到保護鏡了。1系列的鏡頭多了一個 L 和一個按鈕,不用時候整的轉道L時候須將按鈕按住就可以入檔 LOCK起來,這樣鏡頭就不會任意旋轉以及搖頭晃腦了。
雖然我是小小的 NIKON 1 鏡頭,不過連同遮光罩等也是一起附上,並也粉刷成粉粉色系很一致,連個鏡頭蓋也都是粉色系,這樣就不會看錯拿錯了吧。
屁屁接環部分也是用金屬材質喔,至於後鏡面礙於片幅小所以相對的也小了。
再來就是10-30,等效 27-81,也是一般最常用的焦段,一樣該給該附的通通都有。
來比個大小吧,左邊30-110右邊10-30,一樣都裝上遮光罩後先設定在 L 時候的長短。只有高度的差異,因為口徑都是 40.5的所以寬度等都是一樣。
再來就是解除LOCK後轉到30 和 10的焦段鏡頭身長的高度。
最後試轉到底囉110 VS 30,在30-110的鏡頭,越轉就是越長,但是在10-30,18端反而是最短的。
當然也要來個疊疊樂,遮光罩的設計如同NIKON鏡頭的設計和使用方式都可以反裝的。出門拍照~記得都要裝阿。
再來看到的就是NIKON J1 機身拉,上方有錄影按鍵、拍照按鍵、電源開關,前方有兩個收音孔。
右側的話就是對焦輔助燈(這次還改成綠光了),鏡頭釋放鈕,以及紅外線遙控器接受,可支援ML3來自拍使用喔。
背面的方式如同一般DC,閃燈需要自行手動開啟,還有就是變焦記得手動轉,右上方的不是變焦開關喔,檢視照片時候可以放大小縮,M模式則是快門控制。其餘的按鈕就很像一般DC那樣了,說明書快速的瀏覽一下就可以很快的上手。
裝上10-30後~一整個粉到不行啊。
這是換上30-110後的粉味。
開蓋子~可以看到10-30 3.5-5.6 口徑40.5 還掛上 VR,如果VR用個金色或是紅色不知道會不會更猛。
之前的一個粉紅色布包拿來裝飾拍照用更顯得粉味。不過那塊布的質感說真的還不錯喔。
俯視圖,沒有太多的按鈕也沒有過多的螢幕顯示。
開機囉,後方是3吋46萬的顯示幕,相較於V1的92下表現也不差了,沒有觀景窗拍照方式,所以用起來就跟DC沒兩樣,只是變焦記得用手轉。至於手感和操作這點在NIKON系統下已經有不錯的經驗和穩定性了。
再來看的閃燈吧,需要手動按下閃燈開關後,有沒有一整個好笑,不知道是瓦力還是時光機上的檯燈了。高度來說感覺有加高,但是那根的耐用度不知道會不會斷。
功能面設定方式,不會太難使用也不會很難懂,最主要居然有DLSR系列的自訂PC耶,二話不說馬上來讀入一組使用。
先來個整機合照吧。
再來就是一連串的實拍囉。
第一張~~AAA 怎麼是睡覺了,因為光拍個開箱已經夜深了,隔天早上起來看到女兒還在睡就先來個一張,所有照片都是JPG設定直出後上傳到FLICKR,沒有透過其他軟體處理過了。房間我用飛利浦的黃光省電燈泡下,自動白平衡感覺還是有一點點偏黃,不過又不會太過黃,這樣的顏色還滿溫馨的。
接下來就是吃早餐時間拉,剛好座位上有個吸頂投射燈也是黃光,不過這次的自動白平衡就表現得不錯。
在最短對焦下也有不錯的畫面和景深,片幅小需要靠些技巧產生,不過還是有表現方式。
接著上課時候老師給的兩片貼紙,女兒說像鬍子就馬上來黏一下拍照,使用上只要將鏡頭從L轉出來後相機就會自動開機,便可以拍照,這設計方式還不錯,不過轉回到L不會自己關機。
中午剛好有個聚餐當然要順便去體驗一下。藍天方面基本色調還不太夠,不過好處是可以透過讀入PC方式來改善。
這台也有很多人在問的問題就是,好不好拍小朋友,可以拍人的相機哪有啥問題,問題在於拍的人會不受控制的自己擺動才是大問題啊。雖然眼睛部分已經有模糊但是整體畫面上還是清晰有對焦,有時候瞬間的表情到位就OK,至於有沒有對焦好,銳利與否不是重點。
拍攝美食方面,之前用D700最大的問題就是光線不夠拉大光圈開大ISO下景深都太淺了無法表現完整食物的樣式,所以一直找個小台畫質好的隨身機,這次在J1 2.7X 的表現下可以剛好補足這些問題。
另外在對短對焦下10-30也有不錯的表現,一但靠近半按下快門會自動偵測轉成小花模式來對焦。
看到的一個缺點就是後方螢幕看到畫面並非最後的成像畫面,最大差異就是這有高反差的畫面,遇到高反差時候後方螢幕會自動調整,但是拍出來的畫面卻還是正常物體黑的逆光畫面,所以需要自行補光或是調整。
隔天知道新社又準備一年一度的花海節,所以一早就先上山順便測試一下。
目前沒有買微距鏡頭下,拿來充當好像效果也不錯。
早上六點多來跟太陽比一下。
今年的場地,花樣更豐富了,連高粱都出現。此時已經換上了 30-110來體驗。
看看別人都好努力地拍照,我卻拿著小小相機在此逛大街。
拉到110端下,光用螢幕看就會有明顯的晃動感覺,不過鏡頭有VR加持下多拍幾張還是有不錯穩定的話。NIKON 1的鏡頭掛上VR後並不會有原有那種鏡片晃動的感覺。
今年除了花海外,連同花毯節都一併舉辦。
螢幕取景 + 小機身讓我拍攝這類型的更方便阿。
有抓到正在飛的(好像是蒼蠅)不過對焦卻對在花蕊上了。
看看這位同學拍得好辛苦喔。
善用一下M模式和機身螢幕取景讓低角度的拍照也變得很輕鬆了。
下山後也來到情人橋上芭樂一下。
繼續是室內餐廳的表現。
這張有打開內閃。效果感覺還不錯,不會死白的突兀。
晚上繼續陪人試菜,一樣是在比較昏黃的包廂內。整體白平衡下都算不錯。
常用的拍照方式還是用綠色情進模式自動就可以,除了特別場景會用M模式來自定,剩下就是簡單好用就OK,至於綠色上方的模式會一次拍下五張,礙於拍完後需要寫入等待所以比較不常用。
再來就是一些錄影的測試,先是 10-30室內
再來是 30-110的室外,不過忘記焦常問題移動速度過快了。
最後是來個慢速錄影,採用400FPS的速度只能錄影5秒鐘,然後用30FPS的速度回放,很好玩的一個功能效果,不過錄影時間只有5秒鐘所以要抓好時間不然就是切頭切尾了。
整體測試下來當然除了價格上還是稍稍的不滿意外,在方便、攜帶和畫質上都算是有不錯的表現,操作起來把他想像成一台需要手動轉來變焦的DC這樣拍照就可以很輕鬆。重點這次的粉色真的很徹底阿。下次應該連同記憶卡等都一起粉粉包裝送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