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威尼斯迷路,因為浪漫的羅盤早在我們的體內沒有了出口
在百花大教堂前發現靈魂如此平衡,因為我們的信仰殘破到只剩下名牌
在米蘭讚嘆古典與現代的天秤,因為我們的城市富裕到不需要傳統
在托斯卡尼品酒,發現英雄在酒國不見得都需痛飲
在羅馬開始學習描繪殘破的美麗,生命誰說需要完美無瑕
是什麼樣的國度可以孕育卡夫卡,可以有歌德,可以有米開朗基羅
歐洲不是一種遐想,歐洲並不很優越,但它很思想,很情感
為什麼分享文章下這樣的標題呢?
因為在義大利百分之七十的照片交給了1424
剛從義大利回到台灣不到兩天,分享一些初步照片及攝影心得
出發前在01努力找尋前輩義大利旅行的文章
看看大家都帶哪些鏡頭與裝備去義大利
有了去年吳哥窟背著所有家當爬上小吳哥天堂
差點變成地獄的慘烈的經驗後
今年到義大利不敢造次,出發前看了很多前輩的經驗分享
最後決定帶了D700與1424及2470出門
閃燈與望遠焦段鏡頭割愛留在台灣
十一天扣除搭機時間約剩八天在義大利
從威尼斯一路南下到拿坡里
路途迢迢加上跟團諸多行程限制
很多想拍的沒時間前往或好好拍攝
但大點大多有跟到與簡單記錄
分享一些義大利之旅個人拍照的簡略心得
希望對要去義大利跟團旅行的朋友有些淺薄的助益
鏡頭選擇部分:
如果我還會第二次去義大利,大概會帶1635那顆就好
這次在義大利發現多數為大景,包括壯闊的阿瑪菲
雄偉的米蘭教堂,遼闊的威尼斯聖馬可廣場以及羅馬競技場等等
都需要廣角才能取到不錯的視角,全幅搭配2470勉強可用
但是1424擁有更好的角度,唯一麻煩的不是偏光鏡而是變形
義大利建築櫛比鱗次,廣角構圖時很難不帶到邊角建築導致邊角建築物變形
義大利需要望遠焦段的機會大多屬於街頭人像測拍或教堂內壁畫雕刻
前者如非特別愛好者不見得需要帶望遠焦段
後者則多數教堂限制攝影,無法打閃燈,加上教堂博物館內光線不佳
拍出來效果差還不如去買明信片一張0.5歐
其他需稍微中焦段取景的約2470即可應付
幾處風景需要望遠焦段的包括威尼斯與比薩鍾塔上去後的眺望
阿瑪菲海岸山海遠眺及托斯卡尼葡萄園望遠構圖
但用到的機會真的少啊,此外大部分時間以戶外拍景為主
大光圈大多拍不上用場,拍景光圈都會縮到4以上
室內餐館與食物拍幾次就會膩了(跟團的食物每餐大同小異)
真的要拍餐館旅館帶可用ISO較高的相機前去
這次我在龐貝妓院中拍春宮圖用到ISO1600就很不錯的效果了
至於大光圈鏡頭呢?拍人像專輯可帶
如果不是拍人像專輯則2.8的光圈很夠很夠了
閃燈:
原則上要拍另外一半為主還是帶著,包括羅馬夜拍
或者教堂室外陰影處及中午日照下都需要做臉部補光比較漂亮
義大利的古城建築密集加上日照陰影強烈,閃燈救臉還是滿需要的
不過如果是拍風景為主就不需要帶囉,室內則開高ISO檔一下
至少D700的高ISO很好用
腳架:
真正需要用到的是羅馬夜拍,其他地方則用到的機會不多
不過義大利夜景個人並不覺得出色
加上義大利空氣污染嚴重,晨昏的景都很霧
不太有興致架設腳架開晨昏夜景
所以腳架個人覺得非常不需要增加累贅
我在羅馬倒是看到黑人晚上在一些夜景拍攝熱門點販售小腳架
夜景光圈開到2.8加上ISO衝1600大多還可以拍到不錯的效果
D-light功能:
很好用,義大利好天氣時建築物明暗處反差強烈
偏偏大多數義大利照片不脫建築攝影
以N家的D-light功能來說我覺得很好用
可以稍微彌補一下反差下的暗部細節
雖然多少會犧牲一些畫質,但是總比明暗反差太過來得好
測光:
拍風景用區域測光,拍建築物則可考慮善用點測光
在義大利拍照要非常注意測光,除了阿瑪菲跟卡布里
以及龐貝有比較多機會可以透過區域測光外
其他以拍攝建築為主的城市多需要注意測光系統
因為構圖中的反差強烈一定會犧牲一部份區域的曝光正確性
要犧牲哪裡自己要心裡有數,不太可能張張完美曝光
當然拍多重曝光回來合成修圖是另外一件事囉
偏光鏡:
我第三天後就把偏光鏡收了,雖然偏光鏡對天空藍化幫助很大
但是對建築物陰影處的細節保持卻有很大阻礙
所以最後我決定放棄使用2470的偏光鏡
換鏡頭:
如果不只帶一顆鏡頭的話,換鏡頭要小心入塵
義大利空氣污染實在嚴重,尤其在龐貝更不要換鏡頭
免得入塵後還得清理相機
後背包:
去義大利前在很多01分享文中看到建議不要後背包
因為很多教堂禁止後背包進入,不過我還是帶了後背包
且還是滿大的後背包,畢竟可以減輕每日背著相機鏡頭的負擔
一趟下來發現其實後背包沒那麼不可行,禁止帶後背包進入的教堂
例如聖馬可跟聖彼得及道奇宮都有寄放櫃臺,如跟團的話
領隊大多不會跟進去(門票貴),都是當地解說帶著進去
那麼可以請領隊代為看管後背包即可,至於扒手嘛
跟團的話走在隊伍前段班,後面會有其他團圓當你的眼睛的
以上是一些義大利簡短的攝影心得分享
希望對以後要去義大利跟團旅行的朋友有幫助
九月中的義大利還是高溫三十幾度,這世界越來越瘋狂了
去了兩趟歐洲,一次在酷熱的九月初
一次在雪花與藍天交織的十一月上旬時分
我喜歡深秋後的歐洲,淡淡地哀傷秋紅
與浪漫沈靜的古老巷弄,或雪花清舞或紅葉飄落
或寂靜的中世紀小鎮或冰透的湖心
兩次歐洲之行都跟團,下次會自助了吧,前提是有時間
如果再訪義大利,威尼斯,佛羅倫斯,這兩個城市對我就很夠了
不過下次歐洲行的目標暫訂北歐或再訪東歐(為了重回布拉格)
旅行,是為了把自己的靈魂帶到一個有勇氣誠實的地方
就像生命初始的那麼沒有負擔,面對自己
在異鄉,自己像是一把旋傘拋出的雨滴
以為速度快到可以解脫,終究落入泥濘不堪的水窩
我喜歡機場的氛圍,大部分時候我不為了迎接誰或送走誰
而是為了離開,離開,多完美的一種情緒,
像是一行詩句任性的決定斷行一樣
兩年前在布拉格我幻想過留下,多華麗的幼稚
兩年後在威尼斯,我只渴望一杯咖啡,
浮一層南歐的克林瑪就夠了,和生命一樣苦烈的味道
如果威尼斯需要多一座橋
那麼讓千年的水都踩踏過我的軀體
如果羅馬鬥獸場還需要一場失控的決鬥
讓我的理性與感性對搏直至淌出熱血
如果佛羅倫斯用名牌喚醒文藝復興,那麼我的皮夾內
剩下的也只是那張刷爆的文藝青年傻夢
我來,我看,我離開
如果有一種鎖真的可以把永恆鎖錮在翡冷翠的老橋上
那一定是用嘆息打出的玄鐵,在義大利我不再想留下
想像也是需要力量的,旅行,只是我沒有力量的逃跑
分享一些初步整理的照片
照片可能有點多,希望大家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