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1,AFS 50mm F1.8G
千呼萬喚始出來,自AF 50mm F1.8D發表後,數年後的今天,後繼新鏡終於上市了。自從許多Nikon許多入門級新機(如D3100, D5100)未搭載機身對焦馬達後,機身不支援D鏡,僅能使用具超音波馬達的G鏡。以FX格式來說,這是一支標準焦段的大光圈鏡頭,可運用於拍攝各式攝影題材,特別是喜好街拍的朋友,大光圈的加持下,更可在光線不充足下,拍出理想畫面;對於DX格式來說,換算35mm焦段來說,實際焦段為75mm,立刻轉變為一支具大光圈的中長焦段人像鏡。

圖2,在鏡頭側面,設置M/A與M對焦切換鍵。

圖3,左為AFS 50mm F1.8G,右為HB-47遮光罩。
外觀與操控
AFS 50mm F1.8G外觀上與AFS 50mm F1.4G相仿,口徑同樣是58mm,大小也相去不遠,僅比F1.4G小一點點;塑膠感的外觀,重量也緊緊185公克,超級輕巧,在鏡身上如同高階鏡頭設有對焦距離表尺,對於測距對焦上有很大的幫助,最短對焦距離為45公分。鏡筒一側,設有M/A與M對焦模式切換,切換手動或是自動對焦切換方便。切換至手動對焦模式,對焦環鬆緊程度適中,沒有過緊或是鬆垮垮的感覺,在手動對焦時,享有舒適快感。採內對焦設計,在對焦過程中,所有鏡頭組移動,鏡頭長度不變。
搭載著超音波馬達,使用D3100入門級的機身,對焦時寧靜且迅速;使用高階機種如D700,對焦更快,對於捕捉瞬間的表情,相當方便。
在配件上,除了攜行的軟袋外,還附有HB-47遮光罩,讓AFS 50mm F1.8G成為眾多50mm F1.8規格鏡頭中,唯一內附遮光罩的鏡頭。

圖4,Nikon D700,AFS 50mm F1.8G,光圈F2.8,快門1/50秒,ISO1600,使用大光圈鏡頭,在室內拍照容易多了,具超音波馬達對焦迅速,可迅速捕捉到小嬰兒瞬間的表情動作。MD:小柏彥,攝影:Kay。

圖5,Nikon D700,AFS 50mm F1.8G,光圈F1.8,快門1/30秒,ISO800,在室內燈光不充足的環境下,使用大光圈鏡頭拍照容易多了。MD:NaNa,攝影:Kay。

圖6,Nikon D700,AFS 50mm F1.8G,光圈F2.5,快門1/40秒,ISO800,運用於晚上的街拍也很方便。MD:NaNa,攝影:Kay。

圖7, Nikon D700,AFS 50mm F1.8G,光圈F2.8,快門1/100秒,ISO200,攝於2011 Computex 精英電腦攤位,MD:Abbie,攝影:Kay。

圖8,為圖7局部放大,畫質細膩,假睫毛根根分明。

圖9, Nikon D700,AFS 50mm F1.8G,光圈F8.0,快門1/200秒,ISO200, MD:Oga,攝影:Kay。

圖10,為圖9局部放大,畫質細膩,容易表現出彩妝細部的粉底質感。
畫質表現
大光圈的標準定焦鏡,適合運用於各式攝影題材上,特別是人物的寫實上。在光圈全放下測試,景深很淺,畫面周圍較鬆,容易有脫焦的危險,但光圈縮至F2.2便可獲得改善,且畫質細膩,光圈縮至F2.8畫質超優(圖8)。筆者於棚內拍攝彩妝作品,光圈縮至F8.0,以棚燈控光,更可將model臉上化妝品的妝粉完全展現出來,且質地細緻。在大光圈的特性下,可以製造柔柔的背景,凸顯前景人物(圖11),筆者在電腦展中拍攝model,雜亂的展覽環境,也可以被柔化的很單純。
接上內附的遮光罩HB-47,在室內(圖5)或是夜晚(圖6)面對光源拍攝,也能將耀光降到最低的程度,而不去影響成像畫質。
更多照片與介紹請至個人部落格文章分享
Nikon AFS 50mm F1.8G人像拍攝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