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放大倍率與焦段問題,有人能幫我解答嗎?

我只有一顆18-105Kit鏡
最近對焦距離為45cm
他的放大倍率為0.20x
通常要把物體拍到最大的做法
應該是在最近距離對焦,然後把焦段拉到最遠端吧~

也就是在105端,45cm的放大率來到0.2X

最近有考慮購入新鏡頭
如50 f1.8

他的最近對焦距離一樣是45cm
焦段50mm 理論上在距離相同的情況下
50mm的放大率只有105mm約一半大小而已(以18-105拉到最遠來看)
可是放大率卻有0.15x
並沒有差到2倍多那麼多~~

再拿60微來看 他的對焦距離是22cm左右
放大倍率卻有1X 比18-105大上5倍
可是最近對焦距離卻只有比他短一半多一點而已
焦段也比較短(拿最遠端來比的話)
為什麼可以拍到比18-105多出五倍的大小?


第二點
如果我沒搞錯
假如在同樣位置拍攝,100mm比50mm大2倍
所謂的兩倍應該是影像長度跟寬度都各放大兩倍
實際上的大小是四倍吧?

那放大倍率呢?
假如說0.5x跟1x兩者相差兩倍
一樣是長度跟寬度各差2倍
而實際上的大小相差4倍是嗎?
那如果0.2x跟1x相差5倍
實際大小就相差25倍了?

觀念問題,希望有人可以幫我解答,謝謝~~~
2011-05-22 21:23 發佈
文章關鍵字 倍率 焦段問題
Size (尺寸) 是 單維 的. 面積是二維的, 所以才要平方.

視尺寸 與 距離 成 反比, 視面積 與 距離的平方 成 反比,

視尺寸 與 焦段 成 正比, 視面積 與 焦段的平方 成 正比.

所以用 視尺寸 來看 放大率, 只要用 焦段/物距 來算就好啦! 就不用 平方來, 根號去 啦.
很簡單啊,鏡頭標示的焦距都是無限遠對焦時的數據 (而且還有一定程度的誤差)
一旦用最近距離對焦,焦距都會變,尤其是高倍率的變焦鏡
我的相簿 http://www.flickr.com/photos/calatravayang
glee0512 wrote:
主題:放大倍率與焦段

放大倍率 vs 焦段 不是這樣推論的,
您應該研究(視角 vs 焦段)&(視角 vs 物距)的關係
關於放大率縮水
Horology 兄的是正解
雖然樓主的推論思路是正確的
但忽略了一般鏡頭的焦距特別是變焦(如18~105),由於設計天性,是僅供[參考用],
特別是對焦在最近處多少會縮水 (實物拿來一試就可看出, 也已有大量討論)

但放大率是由成品直接使用可得的數據 (把縮水因素也包含進去), 廠商標多少就是多少
(難道廠商會謙虛嗎?), 何必自己在那邊煩惱?

另外鏡頭[放大率], 如 tech兄所言, 是只線性的不用平方
真有動腦的興趣, 建議多努力找資料吧充實基本定義

套句我喜歡的小說的名言
[既然是存在這個世界上的事物, 就不可能有"不可思議", 只是我們不懂, 或是用了錯誤解讀而得到矛盾]
我自己測試了一下
最近對焦點,跟最遠對焦點
在同為105mm端下.物體大小確實有差了一些
(但我感覺差別沒有大很多)
也許因為拉到望遠端都模糊而導致,下次去寬敞一些的地方再試~

意思也就是說,如果我要實際用到105mm端的遠度
對焦距離要到無限遠才有嗎?
這樣的話對焦距離勢必不能拉的太近了?

18mm端就比較不清楚了,似乎沒甚麼差?

那按照樓上的說法
100mm比50mm大上四倍沒問題(長跟寬各差2倍)

但放大倍率的問題~
是不用平方的嗎? (1:1 跟 1:2 就是實際差上兩倍,而非四倍)
這樣的說法是正確的嗎?

放大倍率跟焦段的算法
似乎又更複雜了~
看來看去,還是不知道為何微距鏡放大倍率
會比一般鏡頭高出那麼多~~

也許我要有2顆以上的鏡頭才會比較明白吧= ="
glee0512 wrote:
glee0512
2011-05-22 21:23 #1
第二點
如果我沒搞錯
假如在同樣位置拍攝,100mm比50mm大2倍
所謂的兩倍應該是影像長度跟寬度都各放大兩倍
實際上的大小是四倍吧?

glee0512
2011-05-23 17:02 #6
那按照樓上的說法
100mm比50mm大上四倍沒問題(長跟寬各差2倍)

這種說法整棟樓只有您在說而已
而且是完全錯誤的說法

用焦長 100mm 拍的 絕對不是 用焦長 50mm 拍的 的兩倍!

您要不要先查證一下您的說法?
呵呵 樓主的思維邏輯一直都是對的啦但是失之毫釐往往差之千里

1.只是 [放大率]的定義是規定如此,
是說原本1公分長的物體在底片上最大變成x公分, 放大率就是 1:x;不用平方 ;

2. 同樣 105mm 對焦在近處與遠處(要清晰喔,也就是準焦), 大小差一點, 無限遠就差再多一點
況且, 所謂 18mm, 50mm, 105mm 都是把一群透鏡組合得到的光學特性,
與用單一片透鏡的18mm, 50mm, 105mm 不能完全類比
--- 甚至還有其他收差補正之後的視角調整.....總之一定有差異

3. 即使狀況真的能很理想地簡化, 您的想法還是有點差異;如附圖



a. 超簡化鏡頭功能, b.我把對焦點都設定在無限遠(平行光聚焦於焦平面)
即使如此, 成像的比率也不會是跟物體距離成正比 (不是一堆相似三角形, 而是形狀邊長比各異)
看出來了嗎, 距離四倍 , 成相比四分之一還小, 而且越近差別愈大
---->這一部分說明了您的疑問

而且, 更決定性影響的是, 當對焦物體再近處(非無限遠), 而聚焦平面還是不變,
那光線曲率的變化, 不是我這種國中物理的圖可以簡單畫出來說明的

....................................................................
不用自找痛苦, 直接享受微距拍攝的樂趣比較實在
若真的有興趣研究, 不是我們這種單純而有限的知識能完整剖析的


roachc兄說的對

除非
1. 鏡頭的供學功能 與 所謂的焦距 能很理想化的如我畫的國中程度光學圖
(ex無修正像場導致光線折射......)
2. 成像處不固定在鏡後某距離 (實際上向機厚度是固定)
3. 物距很遠很遠 (例如無限遠)
那兩個三角型的夾角都很小, COS值差不多(若視為相同) --> 成像大小就會與距離成正比了!!!
............................
補個簡圖 --> 當物距很遠---> 綠色線幾乎水平 ---> 成像位置與焦距幾乎正比 --> 成像大小也成正比




不過再次強調這完全違背了實際上相機與鏡頭設計 , 僅就大原則且能很簡單說明的來說
只是想說明, 如果物體遠, 且屬於望遠的範疇, 焦距與成像大小的確會接近正比
(600mm幾乎是300mm的兩倍長)

但中短的焦距, 特別是廣角,
一來我上述簡圖的三角形更不像[相似型], 二來通常拍攝物距較近,
三來大視角的聚焦與像場矯正牽涉很多, 例如同樣50mm, 對焦45cm 與 15cm
絕對不是簡單畫畫能表示出比例關係
---> 就更不會是成比例放大縮小

(嗯....sorry 連自己都覺得很難說明白自己的論點, 嗯 就隨意看看吧)

glee0512 wrote:
通常要把物體拍到最大的做法
應該是在最近距離對焦,然後把焦段拉到最遠端吧~
...(恕刪)


這不見得正確
要看鏡頭本身設計
也有可能是廣角端的最近對焦距離遠比望遠端最近對焦距離近
要把物體拍到最大必須用廣角端
實際狀況如何
請參考你鏡頭的說明書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