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放大率為前提下,目前使用Nikon系統是比較吃虧的,因為Canon有MP-E65和DMF這兩個放大率的夢幻逸品,所以身為Nikon用戶只能靠各種"外掛"努力突破1X。個人目前使用的相機是D300,主要微距鏡是Tamron 90mm,而外掛則有延伸套筒、Clossup濾鏡、Raynox cm3500(已停產)和雙陽環等。當然,使用外掛道具雖然提升放大率,但因工作距離縮短很多,操作也相對變不利,須自行斟酌。
以下是小弟個人散步幾十次的小圖鑑,因為個人只是愛拍照,非生物相關領域,才疏學淺,如有錯誤,敬請指正。
鱗翅目
枯葉蝶是偽裝的高手,每一隻枯葉蝶翅膀的紋路都不盡相同,翅膀合上時最傳神的還是中間的葉脈,維妙維肖,翅膀背側其實是美麗的花紋,真令人難以想像差異如此大。


大白斑蝶體型大,體內含有毒素,一般鳥兒不會吃牠,飛舞速度非常慢,簡直是用飄的。


台灣黃斑弄蝶常見於低海拔地區,常在花上停留不動或是吸食花蜜。

淡紋青斑蝶飛行速度不算太快,常出現在花朵附近吸食花蜜,此時是拍照的好時機。


琉球三線蝶的特徵是翅背側的三條線,相近品種的三線蝶種不少,也不知道是不是正確的。


台灣琉璃小灰蝶,小灰蝶很常見,都市裡有植物的地方也可發現,共同特徵就是體型小,生性敏感,除非是專注在吸食花蜜時,否則不易接近。

甜菜白帶野螟蛾多停在葉面上,翅背面的白帶是其特徵。

狹翅鹿子蛾的外表鮮豔,翅膀上有許多透明窗口。

鳥羽蛾,牠的翅膀窄飛行時速度不快,和蚊子的飛行時相似,第一次拍到時不認識,以為是蚊子,所以在雙翅目都翻不到圖鑑。

膜翅目
義大利蜂就是平常最常見的小蜜蜂,常見於大花咸豐草上採花粉。牠似乎不喜歡把口味搞混,所以看牠腳上花粉的顏色,或許可以猜得出這次是哪種花的花粉吧。


青條花蜂,動作迅速,停留在花上的時間不長,想要捕捉牠的鏡頭得多試幾次,照片中可看到牠尚未降落就已經伸出口器了。

藤蜂,剛從牽牛花朵裡鑽出來,全身沾滿花粉。由於體型頗大,鑽進牽牛花時會露出屁股在外面,當然沒法迴轉,只能倒車退出。

熊蜂外型胖胖的全身有毛很可愛,體型比一般小蜜蜂大上一號。

黑棘蟻體型頗大,野外常見。突然停止動作並且舉起兩前肢時變是警戒狀態,也就是戰鬥準備姿勢。


長腳捷蟻的腳和觸角比例都很長,動作相當迅速,遇同伴時會用頭頂上的觸角碰觸,應該是交換訊息吧。如果遇到有陣亡的同伴,牠會把牠搬回巢穴。

鞘翅目
八星虎甲蟲是台灣特有種,背上有6枚白斑,肩上有2枚。能飛卻飛不遠,每次大概只飛2公尺就降落。

小十三星瓢蟲的背板上共有13枚黑斑。


大黑星龜金花蟲體型比瓢蟲大不少,俗名大瓢蟲,繁殖季節常見兩隻疊合交尾。


斜條大象鼻蟲是象鼻蟲中的壯漢,體型大,動作緩慢,甚至不會動。遇到騷擾時,象鼻蟲只會裝死應對,真是消極的做法。

黃細頸金花蟲在較低矮的植物上可見,有"脖子"是其特徵。

直翅目
黑翅細蟴的若蟲顏色鮮艷,非常高調,在綠色植物中並不難發現,可說是直翅目中的人氣昆蟲。

突眼蝗不用多做解釋了,突出的大眼睛就是最好的招牌了。台灣特有種,雄蟲黃綠色,雌蟲褐色。


紅后負蝗有綠、褐、紅等顏色,紅色較少見,俗稱尖頭蚱蜢,由於成蟲體型大,常成為鳥類捕食目標。

雙翅目
食蚜蠅擬態蜜蜂,不過好像不怎麼像,因為眼睛比例實在太大了。


肉蠅幾乎到處都有,只要有垃圾聚集處大概就都看得到。


長足虻有三雙修長的腿,常停在葉面上曬太陽,易受驚擾飛走。

山田大蚊成蟲體型包含腳張開約可達十多公分,還好他不吸人血,否則肯定是食量不小。


半翅目
禾蛛緣椿象身型細長,會在植物上停歇不動,附近通常還會找到其他個體。


小紅姬緣椿通常是一大群被發現,有群聚性。


斑頸曼盲椿,如果不是保持懷疑的精神,遠遠看會以為是小隻的蟑螂而忽略。

黃斑椿象是半翅目裡的壯漢,體型較大。


同翅目
小青蛾蠟蟬遠看頗像是停歇的蛾

軍配飛蝨外表顏色鮮綠色,常藏於葉背,由於體型不大,常成為貓蛛或蠅虎的獵食目標。

褐翅葉蟬和軍配飛蝨一樣,都是貓蛛和蠅虎喜愛捕食的目標物。

高砂熊蟬


蜻蛉目
紫紅蜻蜓顏色鮮豔,低海拔水邊可發現。



杜松蜻蜓環境適應力強,習性凶狠,可在空中精準捕食其他昆蟲。下圖為杜松蜻蜓啃食小蜜蜂。


猩紅蜻蜓呈現全身鮮紅色外表,在野外實在很高調,不注意牠都不行。 XD

朱背樸蟌飛累了會停留在葉上許久,是拍照的好時機,甚至還有時間架腳架特寫。


青紋細蟌,細蟌常在有水的地方出沒,發現一隻常能在附近發現其他個體。

蛛形綱-蜘蛛目 <---不是"昆蟲綱"了
細紋貓蛛的腹部有直線形紋路,眼式六顆單眼呈正六邊形排列,另兩顆位在最前方略下方處。平常多半在植物莖或葉面埋伏,捕食小昆蟲。


斜紋貓蛛的腹部紋路是斜的,有別於細紋貓蛛。


豹紋貓蛛似乎有一種特別的"站姿",讓人一看就知道是牠。


台灣綠貓蛛體色有別於其他貓蛛,成鮮豔的綠色。蜘蛛的斷肢有再生能力,野外常看見不足八隻腳的蜘蛛。


人面蜘蛛是台灣體型最大的蜘蛛,體長可到20cm以上,常在兩棵樹間架設大型蛛網,直徑約可達2m,可輕易捕食路過的蝴蝶。


三突花蛛體形並不大,也不織網,而是埋伏在花朵附近伺機攻擊小蜜蜂等昆蟲,注入毒易分解後吸食體液。


毛垛兜跳蛛是行動敏捷的小傢伙,移動模式大多是瞬間走一段路,然後停一下又瞬間走一段路的走走停停模式,遇騷擾時會瞬間跳躍一段距離逃避。當牠盯著鏡頭看時表示牠注意到你,要攻擊了。


中型金蛛被稱做是英文最好的蜘蛛了,網子上有一些英文字母,又或者被戲稱做明牌蜘蛛,請自行解讀其中的天機。XD

白鬚扁蠅虎也常出沒在一般民宅,體型小行動迅速。

白額高腳蛛俗稱喇牙,民房內常見。主要以捕食蟑螂、蒼蠅、蛾等昆蟲維生,食量大。下次在家裡面看見牠,不需要大聲尖叫或是拿掃把打牠,讓牠在家中自由爬行可以把蟑螂都吃光,吃光沒食物自然會離開。

乳頭棘蛛體型很小,大概跟一顆綠豆差不多,不易發現,看外型就知道命名由來。觀察幾次後發現牠的網子中心區域似乎會故意留下一部份不織滿。


泉字雲斑蛛的特色就是牠的蛛網似乎沒有章法可循,看起來亂七八糟的,習性喜歡倒掛在網子下方等候獵物。


本文絕對和網誌上寫的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