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長輩早期的一些有電子接點的舊鏡頭
因為都只看到用在F 系列的機身可以正確自動處理
不知道 D系列的機身可否相容舊鏡頭(有電子接點)呢?
謝謝
NIKON的自動對焦作動是靠鏡頭還是機身呢?
因為都看到長輩將鏡頭接在F50的機身,他說這樣就算自動(我的理解是比FM2 自動啦)
我想再確認:
如果將這類有電子接點舊鏡頭(好像在接環那邊有好多顆突出金屬點)
接在D700 就可以:
1.與軟片相同之全片幅?
2.可自動測光?
3.可自動對焦?
另外,為何像D7000 系列就"不行"呢?(是完全不相容嗎?還是上述3功能哪一項被遮蔽掉?)
chiao55 wrote:
謝謝NIKON的自動...(恕刪)
NIKON的自動對焦作動是靠鏡頭還是機身呢?
後面新鏡是靠鏡頭馬達
前面大多是機身馬達
最早則是開發鏡頭馬達
詳細請看下面簡史
接在D700 就可以:
1.與軟片相同之全片幅?是的
2.可自動測光?是的! 包刮點測光光聯動(直接任何一對焦點都可以點測光)
3.可自動對焦? 是的!(對焦速度是看機身等級,D700是僅次於旗艦機)
D7000只是APS片幅差異而已,而且NIKON也下放AI機構給D7000中階機,但仍建議買FF片幅,在於視角與畫質,而且NIKON對於D700 D300這種等級以上內外都是金屬用料,CANON輕量化像5D2 7D等外部金屬殼,但內部反光鏡室就會用塑膠,像SONY A900 A850則是用聚碳酸脂PC+纖維製作反光鏡室!
說好的60D開箱!
(55樓)
D700

維修完成的D700 6/19二次開箱:3
D3


我的 D3 復活記
以下是小弟之前整哩,請先看看吧!
1.NIKON自動對焦鏡頭簡史
基本上NIKON可以自動對焦鏡頭
自1971年F2+AF Nikkor 80mm f/4.5試驗性以鏡頭馬達達到自動對焦。
在1983年F3AF+AF-Nikkor 80mm f/2.8與AF-Nikkor 200mm f/3.5兩顆一樣是有鏡頭馬達的AIS鏡(機械式
)
但接者1986年就開始,AF定焦鏡(24mm f/2.8、28mm f/2.8等CPU鏡(電子接點),以及反而換用機身馬達自動對焦。
到1992年開始出現AF-I 300mm f/2.8D EDIF等砲鏡,使用內建鏡頭馬達。
到1996年開始開始出現內建超音波鏡頭馬達AF-S鏡,AF-S 300mm f/2.8 EDIF等砲鏡。
到1998年開始把內建超音波鏡頭馬達下放到大三元AF-S 28-70mm f/2.8D等也就是一般所講第一代超音波馬達。
2002年開始拿掉鏡頭光圈環 AF-S Nikkor 24-85mm f/3.5-4.5G EDIF開始
2003年AF DX fisheye 10.5mm F2.8最後一顆用機身馬達的AF鏡!
2.AF鏡頭一些標示
AF鏡:以1986-2003
指可以達到AUTOFOCUS的鏡頭,一般大多是指需要機身馬達鏡頭,因為標示AF卻用鏡頭馬達只有三顆,+AF Nikkor 80mm f/4.5試驗鏡頭,與AF-Nikkor 80mm f/2.8與AF-Nikkor 200mm f/3.5兩顆一樣是有鏡頭馬達的AIS鏡!
在1986年後AF就是代表需要機身馬達來轉動的鏡頭!
2003年AF DX fisheye 10.5mm F2.8最後一顆用機身馬達的AF鏡!
AF鏡尾的一字洞可以插進去


機身馬達轉子在左下方(D3為例)

支援NIKON DSLR
D1/D1X/D1H/D2H/D2Hs/D2X/D2Xs/D3/D3s/D3X/
D100/D200/D300/D300S/D700
D70/D70S/D80/D90/D7000
D50
AF-I:1992-1994
這個I就是內建馬達IM縮寫(Internal Motor)
只有在炮鏡
AF-I 300mm f/2.8D EDIF(1992年)、AF-I 600mm f/4D EDIF(1992年)
AF-I 400mm f/2.8D EDIF(1993年)、AF-I 500mm f/4D EDIF(1994年等有!
全系列NIKON DSLR支援
AF-S:1996-至今
這個S就是超音波馬達SWM縮寫(Silent Wave Motor)!
也就是具有超音波馬達的自動對焦鏡頭。
其就算鏡頭馬達壞掉,也不能使用機身馬達,因為根本沒洞可以插!
1996-2001為 AF-S D時期
2002年開始拿掉鏡頭光圈環,後期至今變成 AF-S G系列 AF-S Nikkor 24-85mm f/3.5-4.5G EDIF開始
全系列NIKON DSLR支援

超音波馬達橫剖面

環形超音波馬達,包含(STATOR和MOTOR)
表面一個個凹凸的就是STATOR,通電之後,利用壓電材料的結構極化產生晶格與電壓關係(就和電話可以聽到聲音相同原理),電壓變化造成彈性應變變化使MOTOR產生轉動!

G:代表他鏡尾沒有光圈環,所以只能透過機身或鏡尾撥桿來控制鏡頭光圈!
3.各家鏡頭馬達與機身馬達狀況
過去開始發展自動對焦時期,使用機身馬達達到自動對焦有三大家 PENTAX NIKON MINOLTA,後來MINOLTA先後和KONICA合併最後換成SONY接管!
而CANON是一開始就換掉FD卡口,變成全新接環EOS,全電子光學控制系統,而一開始就使用鏡頭馬達,包刮光圈控制也是由一顆馬達在控制!
EOS EF是只能接EF鏡,而EOS EF-S可以接EF和EF-S鏡!
EF是為全幅設計,L鏡也必為EF鏡,可以通用全部!
EF-S為APS片幅設計,由於鏡尾設計突出,不能在EOS EF上使用!
CANON EOS卡口可分APS-C專用,和全幅或APSH片幅用兩種
EOS EF(1Ds 1D 5D系列)

EOS EF-S(7D 60D 550D系列)

EF鏡

EF-S鏡可以鏡尾鏡片組突出接口外

外在詳細講一下機身馬達部份
機身馬達是藏在機身裡面,接環位置凸出一根來插進鏡頭屁股一個對應的洞!

NIKON D3可以發現左下有機身馬達凸起轉子,右上方則是AI機制來獲取AI AIS等鏡頭資訊!

PENTAX K7

SONY a900

PENTAX和SONY(KM)機身馬達轉子都是在右下方,而且和其他家都是順時針裝上鏡頭,NIKON是逆時針裝上鏡頭!
CANON OLYMPUS PANASONIC則是都是一直只有鏡頭,所以沒有這個問題!
在DSLR市場中,CN是副廠主要客戶,其中CANON自家支援度比較好,所以選自家鏡頭多!
所以NIKON再副廠重要性又更高,在後面開始拿掉D40 D300等入門系列機身馬達後,這些副廠不得不配合NIKON作法!
4.NIKON 鏡頭補充資料
NIKON 鏡頭筆談
NIKON鏡頭序號年代
NIKON 單眼反光相機是從1959年 大F開始,至今天2010年接環未變,中間因為和機身連動與交換訊息而有所不同的鏡頭系列!
大概簡單根據測光資訊機制取得可分為:
1.CPU:~1986-至今
(含有電子接點,如AI AF AI-P AF -S )
這個是AF-D,鏡尾有測光聯動脊,所以會標示AI可以支援有AI的舊機身


全系列NIKON DSLR支援
2.AI和AI-S:~1977-1986
(主要以測光連動脊,鏡尾一小段突起)
通常也含有兔耳多,所以可以支援NON-AI的老機身


機身支援AI機構在右上方(D3為例)

支援NIKON DSLR
D1/D1X/D1H/D2H/D2Hs/D2X/D2Xs/D3/D3s/D3X/
D200/D300/D300S/D700(D100不支援)
D7000
3.NON-AI:~1959-1977
(以測光連動叉對應,看起像兔耳多,鏡尾為平平地整圈凸起)
可以發現兔耳多方向不同,而很多當年1977 NIKON換AI有提供改鏡套件,有些是自己把鏡尾磨成AI,俗稱磨屁股!


全系列不支援!
且會鏡尾卡到,大部分需改鏡!
只有入門機身(例如D40 D40X D60 D5000 D3000 D3100)可以不改鏡就可以接上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