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踏入單眼的世界到現在大概3年多,自己習慣的使用方式是廣角跟望遠端用變焦鏡,標準焦段就以一顆定焦鏡+腳動變焦來搞定,在方便和品質之間取得一個不錯的平衡。
由於原本D80用的廣角變焦sigma 10-20mm 無法用在FX的機身,入手D700之後便開始物色新的廣角變焦鏡。Nikon在廣角變焦的選擇有稱霸天下的手電筒14-24,上個世代的金廣角還有一隻評價有點兩極的小三元16-35 f4。
14-24無法上濾鏡,金廣角的馬達似乎有點風險,16-35除了超廣角的焦段,24-35大大增加了這顆鏡頭的實用性。由於小弟沒有打算(主要也是沒有預算)入手Nikon 24-70 F2.8,多出來的24-35mm在拍人帶景上有了更大的彈性和便利。考量到價格,重量,實用性,最後今天入手的就是這顆在被Ken Rockwell大力稱讚的"最大隻"小三元。大年初五人家一開店就跑去買了怕買不到XDD

很多人覺得這隻鏡頭的遮光罩醜斃了,我自己是覺得還好。

驗明正身:16-35mm

背面洋洋灑灑的寫了一大串,奈米鍍膜,超音波馬達,防手震,內對焦,內含非球面鏡,77mm口徑還有MIJ!

屁股

不算特別大的眼睛

VR的開關還,有手動/自動對焦的切換。

由左至右分別為Nikon 70-300mm VR, sigma 50mm f1.4, 還有今天的主角16-35mm f4,他們是我現在的主力鏡頭涵蓋我需要的大部分焦段。

疊...疊疊樂(糟糕我的舊床單+檯燈攝影棚不夠大了 囧)

裝上遮光罩的高矮比一比,16-35mm顛覆了廣角鏡矮胖矮胖的印象XD
該買的鏡頭都買的差不多了,現在遇到的新問題是,相機包裝不下了...

實在是無法把D700、這三顆鏡頭跟SB-900塞進小小的Billingham Hadley Pro裡面!那天去看了335覺得還是太厚了,原本已經要買下去的預算瞬間縮回錢包裡,現省一萬五


最後補上今天的大功臣,已經半退休的sigma 24-70mm f2.8,好鏡一顆,當初想說有一天可能上全幅,所以雖然用D80還是一意孤行的選擇了這個在apsc上不大方變得焦段,沒想的等到真的踏入全幅的世界,卻已經不太使用標準焦段的變焦鏡了 囧
拍攝開箱文的過程讓我想起來,我還缺一顆微距!根本拍不到特寫啊XDDD
喔你問我開箱文的箱子咧?放在後車廂因為金光閃閃的一大盒暫時找不到空檔搬回家

------------------------------------------------------------------------------------------------------------------------
2/8日更新測試:
今天中午到坪林寶島茶料理吃午餐,順便帶著這顆鏡頭測試一下,沒有裝CPL,有稍微拉一下曲線跟點掉塵點,縮光圈發現好入塵好多顆...
拍的不好,純粹測試XD

18mm f11,用的是一般的保護鏡暗角其實不太明顯。

16mm f14

16mm f14,在小山坡頂上遠眺坪林橋

35mm f13 茶花

32mm f13 坪林寶島茶料理大門

31mm f13 測試室內低速快門。1/13的快門速度之下VR的確有發揮作用,有興趣的朋友可以點圖看100%
以上照片並無做銳化處理,均以aperture原尺寸直接上傳flickr,不過flickr的縮圖風評一直不錯就是XD
點開原始尺寸的話,不僅中央畫質銳利,邊緣也有一定的水準。使用到目前為止很滿意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