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弟機身為D90, 入手SB-600為時不長, 有許多東西都還在摸索當中.
最近遇到一個問題一直弄不清楚, 說明書也找不到解答, 希望板上能有前輩解答.
由於平時拍照習慣都是以光圈先決的A模式居多,
裝上外閃後機身也仍然繼續使用A模式, 閃燈則使用最簡單的i-TTL模式.
Nikon的自動ISO系統很好用, 所以我也用地很習慣. 上外閃後自動ISO也沒有關掉.
因此我的情況是: D90(A模式)+機身自動ISO+SB600(i-TTL模式)
而我發現大部分的時候自動ISO在開啟閃燈後就等於失效,
不管自動ISO怎麼設快門都維持在1/60秒以下,
(室外補光可能快於1/60秒, 室內環境就永遠都是1/60秒)
而ISO部分則變成手動才會改變, 並不會自動調整, 不知道是否大家都一樣?
了解這樣的規則後, 我也用習慣了, 反正快門就1/60秒, ISO則視現場光自行調整.
但奇怪的來了, 有一次在室內聚餐使用時, 我一樣是機身A模式並開啟外閃iTTL, 自動ISO卻會自動跳了.
就像是未開啟閃燈的樣子ISO會自動調整, 但外閃仍然會閃, 造成許多相片都過曝.
直到我把自動ISO的設定關掉他才正常, 原以為是閃燈沒裝好, 關機重裝幾次後卻還是一樣,
請問有人遇過這種情況嗎? 這樣正常嗎?
另外還想請問各位在室內或室外補光使用外閃的時候, 機身通常使用什麼模式?
A模式是否好用?
還有外閃在抬頭45度, 60度, 75度....和直打的時候, i-TTL的出力計算是否相同?
還是會依據抬頭角度而改變出力?
感謝各位了~
真的也不建議用自動ISO
小弟我的設定都是A模式之下另個轉盤就是調整ISO
戶外用閃燈,機身用A模式,外閃還是一樣TTL
室內則會用S模式或M模式,主要是為了保持快門在一定的安全範圍
通常一般室內,D90的ISO我會控制在800~1600,是為了讓現場的光源吃比較足夠
才不會有主體亮背景死暗,不過有時候還是建議用M模式拍
因為有時候D90的測光不太準確,快門速度差一些照片看起來就差很多
因為這也會影響到外閃出力~
閃燈頭的位子是會影響閃燈自己的出力值,閃燈會預閃然後在決定出力值
預閃的時候人的肉眼是察覺不出來的
測試方法很簡單,選一個比較高的天花板,直打跟跳打90度
會發現跳打之後回電時間久一點點,因為出力要較大~
用相機來拍別人,也是替自己留下足跡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