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 淺薄的心得, 希望對 累積 Mobile01 資產有所助益.
以下於 我的部落格 同步播出 :
Zenit Helios-44M-7 2/58 MC M42 老鏡春天 Part 9

老鏡在 Nikon 數位世界的春天 part 9.
Helios-44M 算是一顆非常有個性的鏡頭, 網路上也有許多 行家分享經驗,
當 M42老鏡 轉接至 Nikon 先天上受 鏡後距離限制, 而無法實現無限遠對焦,
但 瑕不掩瑜, Nikon 大家族更不該錯過這 傳說中的傳奇鏡頭.
Zenit Helios-44M 來自於 蘇俄 仿造 (Copy) Zeiss Biotar 光學結構,
因此戲稱 山寨版的 Zeiss Biotar 2/58.
Helios-44M 基本上分 M39 及 M42 , PK 接環,
本篇所介紹的是 Helios-44M-7 2/58 MC M42, 也是這系列最後的一個版本,
由測試數據顯示, 在解析度及抗耀光上 也是相對 較好的版本,
對資深的攝影朋友 最有興趣的是, 如神奇般的 渦旋散景效果,
當用在 Nikon 系統上無法無限遠對焦時, 是否也能產生令人 暈眩的散景,
這的確也花了小弟不少時間, 為了是一解心中的期待.

Biotar 結構設計, 58mm 標準鏡頭, 鏡片由 6片 4群組成,
金屬鏡身, 重量 220公克, 濾鏡口徑為 49mm, 最近對焦距離 50cm.

自 Helios-44M-4 後外觀相同, 並具備 多層鍍膜 (MC),
對焦環前緣 一條金屬亮線 顯得亮眼.

前鏡結構及 前鏡環標示.

鏡尾結構, 右側為 M42機身縮光圈用頂針.
沒有設計 A/M 切換鈕, 或 縮光圈按鈕.

六片光圈葉片.

鏡身標示由上而下, 對焦距離(米), 景深表尺, 光圈值.
光圈 F2 - F16, 光圈數值標示間 可作半格定位調整.
接下來以 Nikon D90 測試拍攝:

↑ 散景看起來 真是特別.





↑ 很喜歡這張 色彩 及散景的表現.


↑ 有局部裁切, 拿來拍生態 感到吃力, 解析度差強人意.

↑ 光圈 F2時, 兩線性明顯.

↑ 旋轉散景出現了, 終於可以告慰 我的青春.

↑ 老俄鏡頭 在他鄉遇到親人, 蘇俄傳統娃娃.
以下 各級光圈及 散景的表現:

↑ F2

↑ F2.8

↑ F4

↑ F5.6

↑ F8

↑ F11
個人心得報告:
這些會產生 渦旋散景效果的鏡頭, 源自於慧星像差 以及口徑蝕 光學設計缺陷,
近代新鏡頭 越趨完美的設計, 是不可能再有類似的 光學鏡頭出現,
然而 Zenit Helios-44M 似乎在這裡找到平衡點, 平衡並非所有 盡是完美,
不同的效果, 也帶給攝影者不同的樂趣 與創新, 有機會建議嚐試看看,
當然要展現 旋轉散景是需要點技巧,
如同網友提到, 數位 APS-C 機 裁切後要比 FF 機不易出現,
另拍攝時, 找樹林或 有許多亮點的背景 會較易出現,
盡量不要過大光圈 或近拍, 那樣背景會糊掉而不易展現 旋轉效果.
再來談談, 經常為人詬病的 俄國產品品質.
曾經拆過兩只 Zenit Helios-44M-7 2/58 MC 鏡頭, 為了清理鏡片及潤滑,
鏡片只要曾經 輕微發霉, 鍍膜大多受損有痕跡, 或發生鏡片 發黃及變質霧化現象,
顯示老俄當年 鍍膜技術 及鏡片材質, 與東西方陣營 仍有段差距,
再者.. 內部零件, 如鐵片或螺絲 較有生鏽現象, 嗯....... 品質就有差了,
不過要澄清一點, 只有前鏡 LOGO環是塑膠, 其他皆仍為 金屬材質製造.
俄國光學啟蒙來自於 掠奪下的德國技術, 至今仍有部分產品 依然行銷,
雖然 光學性能 及 產品品質仍 不足與 一線大廠抗衡,
然其存在事實 自然有其市場定位價值, 尤其在歐美的 Ebay 仍受到歡迎,
二手價格低廉, 不同手感, 體驗不同拍攝樂趣.
薄型轉接環接 NIKON 機身, 實測對焦距離 41-143cm , 仍無法無限遠對焦.
報告完畢, 感謝點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