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kon 18-70 vs 18-200VR (室內篇)

前些日子小弟在這邊發表了 Nikon 18-70 vs 18-200VR (室外篇) 一文,今天要補齊室內篇囉!

Nikon DX AF-S NIKKOR 18-70mm F3.5-4.5G ED (以下簡稱18-70)
Nikon DX AF-S NIKKOR 18-200mm F3.5-5.6G ED VR (以下簡稱18-200VR)

Nikon 18-70 vs 18-200VR (室內篇)

但首先要說明的是,就在我打算準備室內照的拍攝樣本時,我的 18-70 鏡頭也在 Yahoo 上找到買主了,且買主急著要此鏡頭,所以室內篇的照片準備工作,不若室外篇來得嚴謹。不嚴謹處包括了:

1. 未使用腳架,而是現場找平台來按住相機。
2. 忘記切換到 RAW 模式拍攝,原圖僅為三百萬像素(2256*1496)左右的成品。

因為上述的原因1,所以照片的視角不是固定得非常好,一旦換了鏡頭,也很難維持剛才相同的角度。因此請大家不要以為是兩個鏡頭有這麼大的視角差距。

又因為上述的原因2,所以裁切 100% 區域看起來的畫面比例,就比上次「室外篇」要來得大了。

此外,電視機的畫面也可能影響到白平衡判斷與色澤,都是這次測試不夠嚴謹的地方。實在是情非得已,拍攝時間十分有限,倉皇之中缺失不少,請大家見諒。

ok 回歸正題,這次我拍了兩個焦段,18 與 35。因為我覺得在室內拍照,大於 50mm 以上的機會比較不多見,加上時間有限之故,也就只有拍這兩個焦段了。

18mm的比較

18-70照片全圖:(F3.5 1/13s)
Nikon 18-70 vs 18-200VR (室內篇)

18-200VR照片全圖:(F3.5 1/8s)
Nikon 18-70 vs 18-200VR (室內篇)

18-70照片中央:
Nikon 18-70 vs 18-200VR (室內篇)

18-200VR照片中央:
Nikon 18-70 vs 18-200VR (室內篇)

18-70照片左下角:
Nikon 18-70 vs 18-200VR (室內篇)

18-200VR照片左下角:
Nikon 18-70 vs 18-200VR (室內篇)

(上面兩張黑色區域是家人的腦袋部分入鏡了,因為人會動,所以黑色區域的位置與大小也明顯不同,請予以忽略)

可能是因為電視機畫面的影響,造成相機在曝光上的秒數有明顯的差異,18-200VR的曝光時間略長,所以畫面也較亮。

個人評論:同上次室外篇的測試,在近距離的對焦上,18-200VR於中央區域的畫質,再次明顯超過18-70,而邊角畫質則仍然是18-200VR的弱項,但不像在室外那麼誇張的落後於18-70。不過大家可以看看,18-200VR在邊角畫質開始明顯劣化的比例,與整個畫面比起來,算是小區域,且如果看縮圖時,並不容易看出邊角模糊的問題。

畫面左邊的木頭裝潢部分可以看出有變形,我認為兩個鏡頭的變形狀況並無二致。

35mm的比較

18-70照片全圖:(F8 1/2s)
Nikon 18-70 vs 18-200VR (室內篇)

18-200VR照片全圖:(F8 1/2.5s)
Nikon 18-70 vs 18-200VR (室內篇)

18-70照片中央:
Nikon 18-70 vs 18-200VR (室內篇)

18-200VR照片中央:
Nikon 18-70 vs 18-200VR (室內篇)

18-70照片左下角:
Nikon 18-70 vs 18-200VR (室內篇)

18-200VR照片左下角:
Nikon 18-70 vs 18-200VR (室內篇)

(我不懂拍照當初在想什麼,為什麼切到 F8 去拍照了,在室內拍照用 F8 只會讓快門降的更低,我覺得並不符合實際場合的用法,但既然照片也拍了,鏡頭也賣了,就無法重新來過了,不然我應該會用這個焦段各自最大的光圈來拍,比較吻合實際在室內且不打閃光燈的用法)

個人評論:可能是因為光圈都縮到 F8 的關係,中央區域看起來兩者並無明顯優劣之分;邊角畫質仍然是18-70較佳。




綜合結論:就像我一開始所講,即使邊角畫質是 18-200VR 的弱項,但我還是已行動來表示我對 18-200VR 的肯定,也就是把 18-70 給賣掉了。因為這個邊角畫質的問題,並不明顯,鏡頭的發色與 18-70 幾乎一樣,中央區域的解像力還明顯高於 18-70,這個比邊角區域重要多了不是嗎?至於廣角端的變形,兩者都差不多,分不出高下。因此,我決定只留下 18-200VR。

個人也想藉這個機會來抒發一下對 18-200VR 鏡頭的感想。

可以從網路上很多文章看到,許多沒有用過 18-200VR 的人,一口咬定 18-70 解析力會比 18-200VR 要來得好,但這句話不但對不到一半,相反的,中央最重要的區域,反而是 18-200VR 的強項,18-70 是贏在邊角畫質,且我的室外篇也有發現同樣拍攝條件下,18-70在70端出現了紫邊效應。

一個是在廣角端的中央大面積區域強烈清晰,邊角小區域鬆散的鏡頭。 (18-200VR)
一個是在廣角端的中央與邊角都有維持住水準的鏡頭。 (18-70)

你要選擇哪一個呢?也許沒有標準答案,但我選擇了 18-200VR。

此外我認為 18-200VR 還有以下的好處:

AF-S 的對焦迅速
整體手感
18-200 的超方便焦段
APS-C 帶來的體積與重量妥協
VR II 的加持
利用望遠端焦段來製造半身人像的淺景深
比起副廠同焦段鏡在望遠端有較大的光圈
原廠情節

基於以上理由,我個人認為 18-200VR 價值 NT$25000 左右的售價,是物有所值的。放眼望去,似乎很難找到有其他定位在旅遊方便領域的鏡頭,還比 Nikon 18-200VR 更方便的,稱此鏡頭為「旅遊鏡皇」,實至名歸!

也許有人會提 Canon 有一個可以在全幅機上相等於 DX 18-200 的鏡頭:EF 28-300mm F3.5-5.6 L IS USM,但是這個鏡頭的重量 1.6 公斤就不能算是旅遊方便用途了,而且要搭配全幅機才能發揮廣角到望遠端的實力,不論是從體積、重量、購入成本來算,都比不上 D50 + 18-200VR 的組合,就算畫質超越 18-200VR 好了,那也是應該的,要看看全幅機與這顆鏡頭的總價啊~(Canon 5D+此鏡頭現在也要超過 14 萬台幣吧!)可是體積與重量是沒有辦法稱為旅遊鏡的,所以,Nikon 18-200VR 稱為旅遊鏡皇,可以說是當之無愧。
2006-02-16 0:04 發佈
小弟目前也在18~70與18~200VR猶豫中
感謝大大的測試
讓我有更深的了解
Beginner wrote:
前些日子小弟在這邊發...(恕刪)


室內室外都看完了
也非常能同意您的看法
18-200MM在這樣的價格來說真的是非常優秀
出去玩如果不是刻意要拍什麼主題的照片
這樣的一顆鏡頭裝在機身上是去哪都不錯的選擇

但是....
到底哪裡可以買的到啊....
這才是最大的問題T__T
https://jin.tw
非常感謝樓主辛苦的測試,先給您加分
小弟也去排隊了18-200VR這一支

比18-70沈重了兩百克
我想,長期拿來套在機身上面,也是可以接受的
之前就是看到樓主的 Nikon 18-70 vs 18-200VR (室外篇),所以已經入手了Nikon 18-200mm VR這支鏡頭(詳見小弟文章 [分享]Nikon AF-S Nikkor VR 18-200mm入手及簡單測試) 也有一些拍出來的成品分享(Nikon 18-200mm VR 公園試拍)。

對於這支鏡頭,我也覺得真的畫質、成相都不會太差,銳利度也夠,雖然畫質無法與一般所謂的定焦鏡來相提並論,但是其他方面,例如便利性、防手振、高速對焦等等,也有ED金牌的加持,所以雖然貴了一點,但是想到以後不用鏡頭換來換去,就覺得很值得囉~

JefferyHu wrote:
之前就是看到樓主的 ...(恕刪)



該鏡的散景也不差喔.


VR II夜拍真的好用.


Neillin wrote:
該鏡的散景也不差喔.


是阿,類似這張~



Neillin wrote:
VR II夜拍真的好用.


夜拍還沒試過,有空晚上出去走走~

不能同意你再多.

您下的註解, 也正是小弟的心聲.

雖然我已有從 12mm ~ 200mm 共六顆 Nikon 鏡頭,
變焦定焦都有;

但我還是決定再敗下這顆 18-200 VR.

過年前入手到現在三個禮拜,
它的表現超過我原本預期的水準. 讚啦.

前幾天也在這貼了些 Sample,

有 18-200VR 跟 DC135mm/F2.

[D70s] 花草隨拍 - 16 張

不過先強調一下, 這些圖的顏色都有調過喔.
一箱二閃,三腳四頭,九年敗家罪過罪過;五包六卡,七機八鏡,十片濾鏡遮醜遮醜
driver300 wrote:
不能同意你再多.您下...(恕刪)


driver300兄,您拍的花草真有特色.
請問您這幾張閃燈+天空過曝是用哪一隻閃燈呢?還是用內閃呀?
Neillin wrote:
driver300兄,您拍的花草真有特色.
請問您這幾張閃燈+天空過曝是用哪一隻閃燈呢?還是用內閃呀?


謝謝...

當然是 SB-800 囉!

這是一定要的嘛...

而且這兩支鏡頭都會擋到內閃...
一箱二閃,三腳四頭,九年敗家罪過罪過;五包六卡,七機八鏡,十片濾鏡遮醜遮醜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