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入手了D90,是繼八年多前團購FUJI 6900Z之後,購入的人生第一台數位單眼相機,
為的是工作上有時候要幫客人拍一些照片,大部分是瓶罐大小的產品,原來的類單眼解像力比較糊,
因此趁這次入手爬文許久的D90+18-105mm kit鏡。
因為相機大部分是不帶出門只為了在室內拍攝工作用的照片,因此對於能不能將產品整個拍的很銳利很在乎,
前兩天為了一張稿子左拍右拍還是覺得成像沒辦法很銳利,爬文之後好像macro鏡頭可以表現的比較好,
因此上來PO文聽聽看大家的意見,也請一些有經驗的網友能提供鏡頭上的意見!
目前有 18-105mm kit鏡,正在看的是:
1. AF-S VR MICRO-NIKKOR 105mm F2.8G ED
2. 60mm F2.8G ED AF-S Micro NIKKOR這兩隻,
看過一些分享文之後,大概認知是如果是105,可能比較不會有被攝物映射鏡頭的問題(可以把鏡頭放遠一點),
但是60的成像有比較喜歡(邊緣成像有比較銳利,產品照就是希望整個產品都銳利),
而因為是室內拍攝(+快門線),因此VR對我的影響不大,在預算不多的情況下60是便宜一些,
但是也希望說能夠泛用一點,不知道各位的建議如何?
如果入手的上列其中一隻,是不是拍攝產品之下應該不會用到Kit鏡了?是否就可以直接賣掉?
或是說18-105跟105 micro是所謂的焦段重複?擇一即可?
另,如果有機會外出拍攝設計素材(花或是草),105 micro是否可以當作原來的18-105來用?
問題比較雜,還請各位多多指導,感謝!
nikon只要能做到1:2以上, 就稱它為Micro..
很多人只是聽到Micro就認定那就是為了微距, 事實上, 當年的軟片不容易處理, 所以強調Micro, 如今數位相片可以隨意切割, Micro就要看需求而定了..
我承認18-105的micro能力不強, 大概介於1:5~1:4間..
而Nikon的非Micro鏡頭裡, 能力最強的當屬18-55, 它有1:3.2, 它有VR跟ED兩種版本, 現在買的到新的是VR版, ED也就I代跟2代, 就可能得買中古的. 因為它很便宜, 你根本不必考慮是否出手18-105, 不過我是建議你還是賣掉18-105. 18-55的優點除了Micro強, 價格便宜, 最重要的是它在55端幾無變形, 非常適合商品攝影.
我來幫你換算一下放大率, 譬如有個東西高10cm, 在換算3.2後, 10/3.2=3.125cm, 而D90的感應器是24X16mm, 也就是說10cm高的物體已經可以塞滿整個畫面了.
你要自問的是, 你可有小於10cm的東西要拍?
1:1的Micro鏡, 拍昆蟲很好, 拍比昆蟲大的東西就是一種浪費
我的意見提供給你參考
因為它可以把東西的缺陷拍的很清楚,
避免只拍好的部份而引起交易糾紛。
相信您的目的不是這樣吧??
建議您可以上網搜尋一些關於商品攝影的文章,其實商品攝影的重點應該在打光,鏡頭反而在其次。
若是工作用的而且瓶子不是很大的話還是建議買105VR,所謂的「邊緣成像有比較銳利」是很極端的比較,在一般的相片105是整體都很銳利的。
不過若是拿來拍生活照,60mm真的方便很多,而且發色很美,拍人像很適合,這也是小弟只有留這隻鏡頭的原因,因為小弟都是一機一鏡到處走,到哪裡玩都是機器掛著60mm,拍人拍景拍小物都用這一顆。
若樓主拍的商品都很大倒不一定要用微距鏡,一般的鏡頭縮到F12去拍也可以拍得不錯,但若需要拍局部則要用微距鏡比較好,另外,一般鏡頭鏡頭光圈縮到比16小(視鏡頭而定)之後品質掉得很快,縮越小掉越多,很多都是小光圈時的品質比開放光圈還低很多,而微距鏡則在小光圈方面依然有很好的品質。
小弟因為是有在做3D和網頁,所以都會自己出去拍素材或貼圖,60mm真的是很方便。
其實幾位的回應恰恰都說中我心中的疑惑,例如:我的105端確實可以完整的將商品大大的拍出來,
因此對於購入微距鏡,總有點不踏實,怕有限的資金買入幫助不大的器材浪費。
至於拍昆蟲是沒有,最小物頂多拍拍薰衣草大小的花苞,大部分都是瓶瓶罐罐。
而當初沒有購入18-55,是因為構圖取景便利性,在三隻kit折衷選一隻就選了18-105,
我想如果沒有額外的望遠需求,或許18-55畫質真的可以呈現更好!
另外單車先生提到的拍出更多細節,那的確是我需求的,有時候會需要將瓶罐上的字體拍攝的清楚銳利,
但不是局部特寫,而是整個罐子要清楚,才會寄望macro對細節的解像力優於kit鏡。
可是,提到光線,有可能kit鏡被我誤殺忠良,首次拍攝的情形光源確實掌握不熟,
心中忙於構圖與熟析相機的操作,反而對光線的配置太大意,而造成光影色調的分離度不高而無法銳利....
(距離穿制服上攝影課已經是16-17年前的事了,老師那時候說的一個重點在新機購入時的喜悅下反而疏漏,
那就是"攝影是用光在繪圖,重點在光!"慚愧慚愧....)
各位想來都是過來人,對於我所提的問題直接切入核心來解說,甚至我心中一些沒有提到的隱憂都了解,
目前也著手看幾盞價格合宜的立燈,配上柔光板再用kit拍看看,或許這次能夠好好發揮kit的實力!
18-105是顆好鏡頭, 但它不適合商品攝影, 最主要的原因是它的變形控制做得很不好. 在105端有1.56%的變形. 而放大率只有1:5
18-55很便宜, 但是它的放大率是1:3.2, 在55端的變形率只有0.176%, 是很適合拍商攝. 而且在55端的色散率低, 解析度不算低(1992~2026)
而105 micro VR, 有1:1的放大率, 變形率也是0.176%, 除了光圈大, 解析度稍高外(2092~2237), 實在看不出來實用性.
我解釋一下放大率, 假設我有一個1x1cm的方塊, 我在cmos感應器上可以占據的大小是0.32x0.32cm, d90的感應器有2.4x1.6cm, 解析度最高是4288x2848, 所以1cm裡有1786個點, 所以1x1cm方塊在螢幕上看時, 有571x571的大小了. 這個尺寸, 在1024x768螢幕上看時, 就可以占去41%的面積. 如果放大率是1:1時, 方塊就是1786X1786的大小.
571x571有多大, 我上傳一張切割過的圖, 我用的這顆鏡頭的放大率只有1:8.3, 也就是說, 以D90+18-55應該會只看到花中心的蕊跟花粉. 我的圖糊糊的是因為f1.4的景深太淺, 而18-55 用f8來拍應該是會非常清楚.

kit鏡的問題是光圈太小, 但偏偏微距攝影就是喜歡光圈小, 18-55的55端最銳利的光圈是F8. 因為光圈小, 所以一定要上腳架, 而商攝也是最好上腳架, 利用相機自拍的功能避免震動.
18-55在商攝這部份比18-105好用太多, 它的sweet point 就是55端, 其它的焦段都不適合商攝, 因為有變形的問題.
要買18-55就去買中古的, 記得買二代的, 一隻約在2000~3000間, 要買有單的(公司貨). 很多人想拋這顆的啦, 因為我沒有18-55VR的數據, 所以我不知道18-55VR的變形率是不是也很低. 不過ken rockwell是說變形很小, 我知道這顆可以買到新品, 約5000.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