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D-type與非D-type在DSLR的差別

有關nikon鏡頭型號的說明
D-Type :回傳焦距距離至相機,為CPU鏡頭,鏡頭會傳回資訊,作為機身測光、對焦、TTL閃燈參考

非D-type的鏡頭在使用上會因為上述功能在拍攝成果上有很大差異嗎?
如:50mm/F1.4跟50mm/F1.4D

還請各位先進解惑。
2009-10-09 2:17 發佈
多一個距離參考
反差大的地方
會有"些微"的差異
謝謝a8933035跟syshiu說明。
打閃燈時就有差了
特別是主體占畫面一小部分時

因為TTL算的是畫面中心的平均曝光量
若特殊構圖使主題不在中心且占畫面的區域很小時
D-type鏡頭會幫助取得較正確曝光
因為閃燈曝光與距離是關係很大的
我自己做了一個實驗, 結果讓人驚訝的是, D和非D的鏡頭在閃光燈的表現下居然沒有差別!

我有一支50mm f1.8D, 還有一支50mm f1.4 (沒有D)的鏡頭. 同樣套在D700上, 用SB800閃燈, 放TTL-BL最普通的設定, 直打, 以確定D功能有回傳在工作.

我先用50mm f1.8D, 拍三種情況:

1. 主體在中間, 曝光是正確的.


2. 用中央點合焦後鎖住, 把主體在挪到旁邊. 因為有D資訊, 所以主體曝光應該正確, 事實也是如此.


3. 用左邊對焦點對焦後拍攝, 因為有D資訊, 或是因為對焦點連結曝光區域, 所以主體曝光應該正確, 事實也是如此.

(以上第三圖的曝光似乎多了1/3EV, 但都還是在可接受的範圍內).


然後用50mm f1.4 (沒有D) 來拍:

1. 主體在中間, 曝光是正確的.


2. 用中央點合焦後鎖住, 把主體在挪到旁邊. 因為沒有D資訊, 照說曝光會以中間的遠方的景物為準, 造成主體過曝, 但事實上並非如此, 主體仍然是曝光正確!


3. 用左邊對焦點對焦後拍攝, 可能會有兩種情況: 1. 因為對焦點連結曝光區域, 所以主體曝光應該正確; 或是 2. 因為沒有D資訊, 照說曝光會以中間的遠方的景物為準, 造成主體過曝. 結果照出來的結果顯示, 主體的曝光仍然是正確的!


所以我拍出來的結果是D和非D鏡頭拍出來閃燈的曝光居然結果都一樣, 讓我也覺得蠻驚訝的!
Monte920 wrote:
我自己做了一個實驗,...(恕刪)


就我看來第一張來看~左上邊WII的灰色~50MM F.14已經有點過曝~

因為TTL只算中央某些部份~不受對焦點連動也不受AE控制~所以後面兩張就似乎跳脫TTL的分析之外了
dominic2708 wrote:
就我看來第一張來看~...(恕刪)



我是認為即使曝光稍多一點, 也沒差到1/2EV. 如果你認為50mm f1.4那幾張算是過曝的話, 那50mm f1.8D的第三張不是也過曝了嗎?

我的重點是, D 和 非D 鏡頭的閃燈曝光表現好像沒有想像中的那麼明顯!
Monte920 wrote:
如果你認為那算是過曝...(恕刪)
\


我後面有說TTL(SB-800)只對中央做測光~你可以實驗在全黑背景下~將要照的東西放在旁邊非中央~用TTL後的結果

當然就以第一張來說~其實也不是差很多
dominic2708 wrote:
\我後面有說TTL只...(恕刪)



我再拍一次當然是可以, 可是我拍的時候背景已經是蠻暗了, 會跟全黑有差別嗎? 你需要背景全黑的理由在哪裡? 跟主體曝光有何區別? 那你預計50mm f1.8D的表現會跟50mm f1.4有何不同?

在我看來兩者的差別並沒有很大! (你即使同一個鏡頭閃燈照兩次都有可能有1/2EV的差別, 所以只要拍出來是正負1/2EV之內的, 對我而言應該不算是差別)
  • 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