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使用APS-C機身,例如D90分別搭配同樣焦段與同樣光圈的全幅鏡與DX鏡由於APS-C感光元件較小,但是全幅口徑較大,會發生下面的狀況嗎a. 使用全幅鏡,由於不會使用到整個鏡片區域,所以鏡片周圍銳利度較差與暗角部分可以避開但是,DX鏡口徑較小,所以銳利度較差的部分會被使用到b. 使用全幅鏡,由於口徑較大,光通量較大,所以例如全幅鏡的F4,與DX的F4相比全幅鏡用在APS-C的相對光圈較大以上是今天突發奇想,不知這些想法對不對,還請各位大大指正
力與美 wrote:b. 使用全幅鏡,由於口徑較大,光通量較大,所以例如全幅鏡的F4,與DX的F4相比...(恕刪) 我覺得你應該把光圈值想成是"單位面積照度", 才不會入誤區簡單講, F4.0的鏡頭放在任何一種片幅都是F4.0
目前我唯一覺得fx鏡接dx機比fx機好用的是拍婚攝的時候24-70變成36-105望遠端拍特寫方便廣角端 說真的 在宴席這種擁擠的場合 就算有10mm給你用也是拍到一堆雜物 不裁不行拍大合照的時候等效28mm以下的視角 就算可以把被攝者全部拍進去也會因為邊緣的透視效果誇張 令人難以滿意 這可不是好鏡頭較強的形變抑制可以補救的
a. 使用全幅鏡,由於不會使用到整個鏡片區域,所以鏡片周圍銳利度較差與暗角部分可以避開但是,DX鏡口徑較小,所以銳利度較差的部分會被使用到。=>前面沒問題,但後面DX鏡因為設計時候成像圈要顧到直徑小,所以對像差修正比較簡單(主要是球面或球面色像差等影響),所以比較可以整體解析力提高,而FX鏡則是相對避免邊緣低落,所以通常中央區塊相對APS差些。所以像DC或者4/3系統可以設計在開放光圈就有很高解析,但相對繞射像差影響下,在達到f/4 f/5.6就已經下滑!而在更大一點成像圈的鏡頭如 120系統,還可以比135再縮小光圈影像畫質還不致下滑!b. 使用全幅鏡,由於口徑較大,光通量較大,所以例如全幅鏡的F4,與DX的F4相比全幅鏡用在APS-C的相對光圈較大=>這樣不就無法定義曝光值,因為會隨著系統不同而改變,實際上所有系統光圈亮度都是一樣。以下順便介紹光圈基本觀念光圈表示可以用小寫或大寫,小寫應該是f/4、f/2.8表示,大寫就直接用F2.8、F5.6表示。以簡單透鏡來說,就是鏡頭焦距為f,口徑為d,那f/d=F值,在鏡頭受結構設計不能用簡單口徑,必須要入射瞳孔口徑。F=f(焦距)/(入射瞳孔口徑),如60mm 微距鏡頭上顯示 60mm 1:2.8,就是代表口徑與焦距比是1:2.8,也就是入射瞳孔口徑是60/2.8=~21.4mm。
或許有差、或許沒差...要是哪一天,原廠出了一支 APS 50 F1.8 或是 APS 70-200 F4就可以有對照可以比較了!同廠牌的,目前好像沒有得比...--另外,要不是我覺得 44mm 起跳很不方便...我隨身鏡頭就不會換掉 28-300 了! ← FF 鏡(目前是換成 18-200) ← APS 鏡
ID16 wrote:還有的是:價錢有別景...(恕刪) 這樣的講法....正確嗎???那FF F2.8景深等於 APS-C景深多少??? 1.0嗎??明明APS-C只是裁切了中央的部分出來何來景深比較淺或深的差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