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口徑大小對搖黑卡的影響

想請問01上的前輩們小(52mm)口徑,搖黑卡會不會比較不方便
2009-04-27 20:35 發佈
文章關鍵字 口徑大小 影響

鄭大帥 wrote:
想請問01上的前輩們...(恕刪)


我都是這麼搖的~請問你說的差別是???

搖一陣子後發現漸層減光鏡比較方便

不過太貴了...
應該沒有不方便吧~
建議不要那種上下拚命搖的, 應該緩緩由上而下,
由下而上,
又緩又好玩~~
FB:facebook.com/photographyeye
鄭大帥 wrote:
想請問01上的前輩們...(恕刪)

應該差不了多少,因為搖黑卡的關鍵在上下搖動的速度及位置,像在拍海邊夕照,海平線的位置是拍攝前就要先標示好,但一般影友常忘了先按景深預鍵,以致無法標示正確的海平線,往往會失敗;我倒覺得觀景窗大要設定比較容易,例如我使用哈蘇搖完黑卡後,再回頭用D700的135相機,就會有點不好適應。總括一句,黑卡要搖的好就要常拍,有了經驗出了大景就不會手忙腳亂。
但如果要拍山巒等等,不是一直線的晨昏照,除了需有一些小技巧之外,我現在反差在三級內都是以漸層鏡用之,我是買Schneider及Tiffen方型玻璃漸層片0.3、0.6、0.9及1.2各有一片,這種三、四級反差在時間上大多介於1/30─2秒間,優點是比較看不出痕跡,但我有多位友人功力深厚,一樣搖得看不出來。前述漸層的缺點就是貴,我在ebay一片買三百多美元,國內有售漸層絕大部分都不是玻璃製,透光度差,以前買的都送人了,國內自製的玻璃漸層片,品質還無法與Schneider及Tiffen比。

weechia wrote:
應該沒有不方便吧~
...(恕刪)

weechia兄所謂「緩緩」個人不能認同,搖黑卡成功與否就是取決在速度,如何「緩緩」的搖?以上有錯請指正
Fangson wrote:
weechia兄所謂「緩緩」個人不能認同,搖黑卡成功與否就是取決在速度,如何「緩緩」的搖?以上有錯請指正
...(恕刪)


fangson兄, 黑卡每個人都有不同的心得, 我自己的心得是, 在明暗交界處狂抖, 一樣黑壓壓一區帶. 我不曉得你指的速度是否就是這種在小區間內的狂抖?

我是緩緩由交界處下來再上去, 到明亮處時快速抽離關快門. 為了讓暗部有足夠的曝光時間, 不正需要緩緩嗎?

以下是我這種方法拍的, 當然說要黑卡完美不留痕跡我個人還是做不到, 尤其是明暗交界處又剛好有建物或樹木的, 遮了明也讓突起的建物和樹變暗. 所以我都會稍後補曝或不想等太久, 就回家用軟體把暗部稍微拉亮.

之前用D200有快門線, 又能重曝, 所以有補交界處建物的光:

(點圖看大圖)

後來出掉D200, 而D700尚未有廣角時就用D70拍, 但不能重曝所以就不等建物燈光了:

(點圖看大圖)

這僅是小弟個人有限的經驗. 若fangson大大願意, 我也很希望看看底片機的黑卡效果, 尤其我很喜歡中片幅的正方形構圖. 多多交流指正.
FB:facebook.com/photographyeye
weechia wrote:


fangson兄...(恕刪)

weechia兄抱歉,剛打字打的太多想休息去了;我在手札的帳號 fang6767
您有空可以過去看看,不過我也很久沒貼圖了,這裡也不會貼也懶的貼;黑卡的運用實在不是用文字就可以形容的很貼切,每個人都有一些小技巧,您不覺得版主扔出問題就不見蹤影,反倒我們一頭熱的解說
這幾年有些感慨,就是數位潮流的趨勢演變下,很多影友基本的攝影觀念不見成長算了,說多又成了筆戰,有空再互相切磋吧!
鄭大帥 wrote:
想請問01上的前輩們...(恕刪)


小弟覺得搖黑卡和口徑有點關係,覺得口徑越大會比較好搖一點點點

但是黑卡主要是速度要快,不然就有黑線

這是我的經驗
口徑大比較好搖+1~~
小弟還有嘗試過在DC上搖黑卡~~當然那種超小小小口徑~~快門通常要到兩秒以上才比較好搞定
另外順道問一下~像在象山上拍夕陽+101~是否能有辦法讓101不被犧牲掉呢
搖黑卡控制反差...這是台灣攝影界獨創的~
不過嘛~應該也要反應現實狀況~
常看到把地面搖到比天空還亮感覺有點怪~
地面under個一~二格應該也不會一團黑吧~
看起來也比較自然不是嗎?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