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18

大家的.........【鳥樓】(拍鳥的人本就不分家,廣邀眾大師前來分享)

yang stephen wrote:
c大別擔心,小弟知...(恕刪)
yang stephen大大 新年快樂!
yang stephen wrote:
大家上fb看圖都只看對方拍到什麼樣子了


那以後出相時, 不再標註是何器材所拍. 會不會好一點呢?

也分享小弟在中立區所開的女像出相區, 我沒有標註是何器材所影. 有幸一直也相安無事, 沒品牌之爭

https://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257&t=5598994&p=1


分享一些SONY 機身功能及轉接 CANON 接環的心得....


yang stephen wrote:
但一按下快門在連拍之時,那個黑屏後出現的畫面,和OVF的並不相同。 ...(恕刪)


blueneo007 wrote:
A73跟A7R3連拍中間的間隔是插入上一張,不是實景, ...(恕刪)



A7R3 EVF 拍攝後會"強制"顯示拍攝的結果,這個功能無法由外部設定關閉; 內建的功能邏輯: 僅 連拍Hi+ 不會顯示拍攝結果,其他的連拍速度下則會顯示; A73的邏輯同A7R3.



crossmatch wrote:
A73 裝上 MC-11 + EF 600 F4 上 把玩了一會, 但連拍那體驗.. 一次也沒用來拍鳥. 還是拿來拍人像....(恕刪)


A73與A7R3 以MC-11(稍後補充)及MB4/5 轉接的邏輯等同本家A接環(EA4)的轉接,在連拍Lo 速度下才有"追焦"能力,其他更高速的連拍包含Hi+ ,僅會以第一張的焦點位置固定連拍其他的影像,直到放開快門重新對焦,再以下次合焦第一張焦點拍攝...;A9 則無此限制.

統合以上兩個功能(限制),A7R3,A73以MC-11及MB4/5 轉接CANON 接環鏡頭對於快速主體的拍攝幾乎無用...雖然過去A73/A7RM3轉接僅能使用AF-S/AF-C 兩個對焦功能,2018年 12月開放新的機身韌體後,轉接已經可以使用所有對焦功能,但是追焦限制還是有...未來是否會開放,讓我們看下去...

補充 : 搭配MC-11轉接SIGMA 的S/A/C等新鏡頭則沒有以上的限制,因為這些鏡頭與MC-11 的韌體搭配,讓SONY機身會視為搭配本家SONY E環鏡,因此機身功能都能使用; MC-11支援那些鏡頭請參考SIGMA官網;提醒 MC-11 也不知援本家(SIGMA)的加倍鏡,因此A7R3/A73 若使用SIGMA 的長焦(定焦/變焦)鏡搭配SIGMA 倍鏡,還是會當成一般CANON 鏡頭轉接,還是有追焦的限制.若有人說:SIGMA 官網上提到MC-11不支援SONY 機身AF-C,這是事實.但實在是找不到限制AF-C的哪個點...在2018年9月前在AF-C對焦範圍還僅有各機身設定的(中央)50%面積,但現在已經全面開放了.

雖然SONY E接環是開放(基本資訊),廠商可與SONY簽約後開放;但相信其中的關鍵功能還是有保留,應該是需要權利金的;因此MC-11與MB4/5的支援性還是有很大的差異; 另外SIGMA E環鏡目前大致上僅會出14mm~135mm的定焦鏡頭,長焦(定焦/變焦)鏡一隻也沒有;想想SONY應該不會同意開放,以目前SONY 長焦(定焦/變焦)鏡僅各一支的情況下,有第三廠商供應,SONY 還要賣嗎?

oliver119911 wrote:
分享一些SONY 機...(恕刪)


A7RM3 使用(SONY E環鏡)在連拍Hi+ 下應該不會有實時顯示拍攝結果的問題;若覺得有落差(與A9比較),應該是A9 與A7R3的EVF在顯示的時率下還是有差異.這也是A7RM3 在實拍上還是力有未逮的情況,我搭配SONY 100-400mmGM 在拍攝戰機Solo Show ,發現A7RM3 EVF 是跟不上戰機的速度.另外A7RM3 的AF計算速率與A9還是有落差,在高速主體的拍攝若跟不上主體的速度,脫焦的問題會經常發生.

crossmatch wrote:
那以後出相時, 不...(恕刪)


這也是一個好主意

不過如果這樣就少了相機鏡頭叁考的依據

很多東西好不好

往往數據是顯示不出來的

yang stephen wrote:
c大別擔心,小弟知道c...(恕刪)

坦白說我真的想了又想
我認為某些定向的測試,拿數據測試出來講不應該被說話才是
實戰拍攝有非常多的變數,數據化也僅僅是在實驗室成立,但若真的要比較類似非常基本的色散、銳利度等可以用的機器測量的項目
我們多多參考電腦化跑出來的數據才是正向良好的發展
(除非資料來源是錯誤的)

可以不看、可以選擇自己所要,但是扭曲了這種最基本的電腦化數據,我認為有失公正
看不懂我也覺得沒關係,別人講的有沒有道理多看多懂
別人講了又硬要凹,我個人是看不下去
就像是我們常常看Dpreview的ISO測試、Dxomark的DR、相機基本資料的重量等等
這都是相當客觀性的話題

而我所做的只是將文章接龍並且註解,若我是說謊並且扭曲事實被撻伐禁止剛剛好而已
要減少爭議的話,我也很贊同C大所言,不放器材名,這樣某些奇奇怪怪的傳銷文就很難出來了
不然大家都選擇漠視,到最後就是各種昧著良心的宣傳,此起彼落不識真假
人不要臉天下無敵,So狗不叫世界和平

iflash wrote:
要減少爭議的話,我也很贊同C大所言,不放器材名,這樣某些奇奇怪怪的傳銷文就很難出來了
不然大家都選擇漠視,到最後就是各種昧著良心的宣傳,此起彼落不識真假..(恕刪)


都有照片出來了

要怎麼昧著良心宣傳?

基本上

每個人本來就各有立場

說歸說

聽的人也自有定見的....
yang stephen wrote:
很多東西好不好
往往數據是顯示不出來的


我的想法是這樣, 先修天爵, 後得人爵

相片拍得出色, 就自然有人想知道你怎樣拍, 用什麼器材拍. 到有心人問才去問答

相拍得不出眾, 說什麼也沒說服力. 叫破喉嚨也是白花氣力. 不如先去修練好自己的作品

當然, 我是覺得S大與各位大大在這帖的作品也拍得很好.

這只我的看法..

大大都拍的好好喔 改天我去廁所拍埻
  • 1018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018)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