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

D700實拍測試(有改照片調控)

pfc_seven wrote:
請問您.拍攝前機身上...(恕刪)


大大所言甚是
確實學了不少
肛溫蛤
pfc_seven wrote:
請問你.拍攝前機身上套曲線
跟拍照後上電腦套曲線......兩者何者算後製呢?

其實很明顯兩個都是阿
只是一個是從頭到尾套用同一個參數從相機直接輸出
(狀況跟照相館一樣,你給他洗的數位照片他也可以經過一個曲線參數讓照片鮮豔對比高)
另外一個是你回家自己調,其實很多人也適用類似的方式調到底

阿這個... 不重要,照片好看比較重要
A350的「放大」功能不也是機身幫你完成裁切的工作
好用就好
KM (D7D + 24-105 F3.5-4.5) + Sigma(30F1.4 + 70F2.8 Macro + 28-200F3.5-5.6)
妹妹的胸部全爆了
我是指曝光喔
但不是前面大大講的走光

mtiger wrote:
其實很明顯兩個都是阿...(恕刪)



哇..照前輩這麼說.原來我以前拍的照片.全都是有後製的呀....豁然開朗
http://bbs.nikonclub.cc/?fromuser=seven http://bbs.nikonclub.cc/?fromuid=258
mtiger wrote:
其實很明顯兩個都是阿...(恕刪)


明顯的前者不是~您這是什麼邏輯啊?

照您麼說,連使用者自訂白平衡、ISO值等等攝影參數,也算是後製?

後製的定義,我想不管傳統的或數位機身,

只要是由相機本身直接輸出的,就不算有後製,因為那是機身性能的表現!

後製應是指將檔案或底片,輸出、離開機身後,經由電腦、儀器、人工去調整才算。

還有批評膚色怪的人,要不要先去對自己的螢幕校色一下再來酸啊?

真是...
mz3sp23 wrote:
還有批評膚色怪的人,要不要先去對自己的螢幕校色一下再來酸啊?


http://spasia.photoanywhere.net/milk/DSC_0305_nEO_IMG.jpg



很懷疑是不是您的螢幕才是真的有問題
黑麵大也都說白平衡有問題了
您自己看不出來不要說是別人沒校色  = =

D700以攝影器材來說已經夠棒的了,但是還是要善用。
雙魚的海邊
哈哈哈...我也有較過色耶...

我認為膚色也還好呀..

如果現場光源不一致...那有哪家的機身白平衡可能準勒.

就算是較好色的螢幕.不同廠牌的.一定也不可能一致的.

so.大家看照片.純欣賞就好了啦.
http://bbs.nikonclub.cc/?fromuser=seven http://bbs.nikonclub.cc/?fromuid=258
registerwho wrote:
http://spa...(恕刪)

您如果有先確定自己螢幕發色沒問題,當然可以說話~~表示您是有所本
我只是看不過去有些人過於主觀、無的放矢的,把一篇人家辛苦發表的文章弄得酸溜溜的
老實說顏色的喜好和判別真的因人而異...
這篇照片我也覺得沒啥很奇怪的地方,白平衡是有跑,但是有跑很多嗎?我大概是木眼看不出來吧

至於我的螢幕...EIZO的應該不用校色吧
mz3sp23 wrote:
您如果有先確定自己螢...(恕刪)


我用Eizo CG241W, http://spasia.photoanywhere.net/milk/DSC_0305_nEO_IMG.jpg那張膚色是有點偏紫紅, 白平衡跑掉了(or曲線問題?). 另, Eizo還是要按時校色.
公喵不帥, 母喵不愛. 公喵愈壞, 母喵愈愛. 不帥的公喵想要母喵愛, 就只好學壞.
mz3sp23 wrote:
明顯的前者不是~您這是什麼邏輯啊?
照您麼說,連使用者自訂白平衡、ISO值等等攝影參數,也算是後製?

ISO我不敢講,但如果再不需要高ISO的地方刻意用高ISO來製造顆粒感,為什麼不是
我可以刻意調整不一樣的WB來製造不同的畫面,WB不只能用來還原現場光線
也能用來扭曲現場光線...

Raw檔上的東西比較接近原來CCD跟CMOS記錄下來的訊號
姑且不考慮WB跟雜訊處理的問題了
相一些DSLR能補償高對比畫面,都是對原畫面的加工阿
更不用提去修改銳利度、飽和度等等的

mz3sp23 wrote:
後製的定義,我想不管傳統的或數位機身,
只要是由相機本身直接輸出的,就不算有後製,因為那是機身性能的表現!
後製應是指將檔案或底片,輸出、離開機身後,經由電腦、儀器、人工去調整才算。

說得好... 後製就是影像出現之後對影像所做的一切改變(我們不討論縮放好了)
那影像是什麼時候形成的?是在感光元件上形成?還是寫入到儲存媒體以後才形成?

不要拿底片機相比,數位相機能對影像造成的影響不是底片機可以相提並論
用底片機或DSLR在鏡頭前加濾鏡、CPL或搖黑卡都不是後製,因為那是影像形成之前
用不同鏡頭帶來不同的發色甚至景深與散景也不是後製,因為那是影像形成的過程
調整EV當然不是,因為它是改變光圈快門的組合去決定成像的明暗
但在CCD感光後到資料寫入到儲存媒介之前由電路或軟體對他做的任何調整或修正都是在影像形成後
為什麼不是post-processing?

「經由電腦、儀器、人工去調整」?相機裡面沒有微處理器?改變曲線或對比、銳利度、色相不是人工?
在Photoshop修改曲線是為了改變亮部與暗部的配置,進而達到調整亮度與對比的目的
在PS裡面可以提供對亮度對比飽和度色相的調整,哪一樣是DSLR做不到的?
只是在PC上介面更方面,準確度更高,而且能局部處理
但可不要低估了D80或D40X他能對影像進行處理的能力,還能拿來主打哩

利用相機內建的曲線工具來處理影像又不是錯
現在都成為主流啦... 機身能代勞的事情就讓他做有什麼不好
就像是機身可以幫你測光、對焦、控制WB一樣
這基本精神是一樣的,只是現在的機身越管越多就是
KM (D7D + 24-105 F3.5-4.5) + Sigma(30F1.4 + 70F2.8 Macro + 28-200F3.5-5.6)
  • 21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1)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