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

Nikon Df 熱銷供不應求!?


tyf000 wrote:
用物料成本去評估售價...(恕刪)


樓上說的真是一針見血

試作成本,細節改進成本,部品新開模成本,人員成本,
產能成本,開發時程成本(時間是很貴的)全都是錢。但是
這些在一些人的眼裡都選擇視而不見然後顧左右而言他。

當然,自由市場全憑個人意志來決定購買行為是否成立,
覺得不划算或不喜歡而不買是沒問題的,只是因此而過度
的去Anti就Low掉了。而且世界也不會因為"失真的Anti"
而改變.....
DRPreview 剛看到的排行:
這個排行是基於點閲率吧.
打鐵匠 wrote:
DRPreview 剛看到的排行: ...(恕刪)

myth0102 wrote:
這個排行是基於點閲率...(恕刪)


原來如此,謝謝說明

2sc wrote:
我再說明幾件事,都是...(恕刪)


的確 或許DF的熱銷跟所得毫無關係
大家LP壓一下 肯定可以買最高階的機種

我主要想表達的是 相機價格在各國都差不多 不然我講閃光也行
若所得較高 能做的選擇也就越多 這並非機種之間的比較
只是相機在國外比較affordable 也會看到很多買單眼當DC用的
(加上外國人沒啥存錢的習慣...)


僅此而已 小弟就不再多廢話了 避免樓繼續歪下去
其他的見解上我很同意大大所說的 領教了!
kingkazuma wrote:
的確 或許DF的熱銷...(恕刪)


與其說各國所得負擔的差異
不如說是熱衷度的差別

單眼相機感覺是中台日韓比較熱衷
更縮小一點說是中台韓

這幾年我出國旅遊觀察
歐美遊客多用小相機
去日本
年輕人愛用手機
在韓國
一條街可以看到N台單眼不知道在拍啥
在歐洲
帶大相機的多是東方臉孔......
Leica M240,21/1.4,28/1.4,35/1.4,50/0.95,90AA

perahia wrote:
與其說各國所得負擔的...(恕刪)


這道是真的

如之前大大所說 以國內的收入來說 購買單眼的比例及消費真的是非常高

玩單眼的也大多是亞洲人

我在國內國外上班時 國內居然20人中只有一人沒玩單眼
國外一半都不到..

這可能更能顯示出各位大大所說的 人民所得跟單眼的銷售完全無關

小弟受教了
為了避免樓歪掉來回到原主題"供不應求"好了

這個討論串49樓的keii_soh兄有提供一個デジカメWatch的LINK,裡面的
Interview有提到為何Df目前供貨不足的原因,以下附上這個Link:

ニコンDf誕生に迫

其中有一段是這樣說的:

――製造は先ほどお伺いした仙台ニコンですか? 仙台は大忙しですね。

三浦:そのとおりです。仙台ニコンではD4、D800、D800E、F6などを生産していて、
今回新たにこのDfが加わりましたが、D800系とDfの生産ラインを共用できるようにして
効率化を図っています。

以下是無責任翻譯

Q:相機的製造是交給之前所提到的仙台Nikon吧?仙台Nikon可有的忙了。

三浦:沒錯。仙台Nikon生產D4/D800/D800E/F6等等的機種,這次又新加上
Df的生產,但有將D800系與Df的生產線共用以達到效率化。

Nikon在日本國內的相機生產工廠大致有兩個地方(以能找到的資料),一個是
水戶Nikon(FM3A就是由水戶Nikon主導生產),另一個就是仙台Nikon。從F5
以及F100那時開始,仙台Nikon就負責旗艦機及準專業機的製造,事實上復刻
版本的Nikon S3與SP也是在仙台Nikon製造的。然而就Df來說這或許也是個
不幸,因為除了要與D4與D800系分生產線之外,仙台Nikon本身也有一個問題
就是所在地的仙台正好是日本311大地震的重大災區。可能之前有板友貼過或是
翻譯過Df發表會的內容,裡面也有提到因為311大地震而延遲了Df的開發與製造
時程(因為要優先確保D4與D800系相機的開發與製造)。由此可見並不是Df真的
銷售量追上甚至超越D800系以及D610,而是有著比預期要好的銷售量導致目前
的生產線無法消化而出現了供貨不足的情況。訪問中也提到了為什麼選擇在日本
生產的問題,Nikon的說法是由於採用了與D4相同的CMOS,所以就選定以D4的
製造地來生產(所以應該是不會有泰國製的Df)。此外Nikon似乎並沒有因為目前
Df的銷量比預期好而立即決定繼續開發Df的後繼機,還是要長期觀察銷量與顧客
的反應。

這篇訪談還有幾個在開發或設計上蠻有意思的地方:

Df原本的開發名稱叫DM(這不就成了廣告型錄)

也曾經出現過FD2的開發名稱(不怕Canon抗議嗎?)

採用直體字的Nikon做為機體的標誌是Nikon內部一致贊同的,但只有Df會如此。
(不過在日本有一部份的Nikon愛好者與攝影師都希望Nikon可以迷途知返)

Df可以誕生或許要感謝FUJI的X100,2010年發表時的市場好評讓Nikon認為生產
這樣的傳統風格機型是有可行性的。若當時X100的市場風評不好,Df的開發案有
可能就這樣胎死腹中。

曾考慮過以黃銅做為機身上下蓋及背蓋(FM與FE系列是以黃銅為材質)的設計案,
但是總重量會增加約50公克的重量而作罷,而且以Nikon目前的技術力與維修精度
已經可以確保鎂鋁外殼與強化塑膠骨架的複合機身的強度所以採用了這樣的設計。
(不過我們可以信任國祥嗎??)

Non-AI鏡頭的自動測光方式(就是靠兔耳去卡住測光耦合桿達到自動測光)是可以
做到的,但要把這個機構也做到完整,價格要多幾萬日幣
所以在早期開發案時就放棄了(我覺得這有點灌水)

從訪談的一張超簡單草稿圖Df原本有打算要做內建式的觀景窗屏幕,但是後來
沒做進去(個人覺得非常非常可惜)

---------------------------------

採訪的編輯在記事的最後寫上了一段個人意見:
"希望以目前的EVIL技術規格來開發一款類似Nikon S3的外型而且是全片幅的EVIL"
小弟是覺得全球或區域定價是一件事,但是區域性的行銷是常用折扣,而不是改變定價的方式來完成的。收入高的地方照訂價賣,收入低的地方理論上應該會有折扣,但是銷售是很複雜的行為,也會收到區域大小、需求旺盛或是在地的代理商的操作(就像新的唉鳳永遠無法以老賈說的那個價錢去買到)而有影響。

小弟是覺得攝影的歸攝影,市場,行銷,定價等問題其實跟我們懂不懂攝影沒有關聯,茶餘飯後嗑嗑牙也不錯,但是不需太過認真了~

我是覺得N家推出這一台有點像是日本平價車廠在推高級車款的時候另立門戶的作法很接近,也許這也是這台不用數字而是用DF兩字來命名的可能原因吧(小弟事後諸葛....)。如果真是如此,高檔物件以量制價是滿合理的~那這熱銷的現象我想也說得過去。

話說,我也想買.....但是無奈我有D3了~ 除非D3有人收走啊~

謝謝~
我心想戒菸,無奈香煙常在我身邊...

KABUKI-10 wrote:
若當時X100的市場風評不好....


原來是這樣
我一直以為X100的出現,才會有COOLPIX A
NIKON DF 的出現真的很吸引人
  • 1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3)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