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yclonzero wrote:
很多人不知道閹割,就...(恕刪)
閹割性能,通常在大部分時候是根據目標市場與消費者回應而來。
早期D100也沒有支援AI,是到了D200才開始支援,後面也慢慢往下。
機身馬達閹割之後,NIKON D40這台首任太監機卻創下銷售佳積,而大部分NIKON DX鏡頭都是有鏡頭馬達(除一顆魚眼),AF鏡大多是底片時期設計,而重要的是副廠也跟隨著NIKON變化而變。
對於大部分老用戶來說,保留越多支援當然是越好,對廠商來說支援是優或缺還是根據市場銷售反應而定。
另外PENTAX去掉光圈環是早晚事,在自動對焦時期,大半設定全都交給機身,光圈環本身作用本來就越來越小。
當年自動化時候,換卡口都是拿掉光圈環,PENTAX也只是順著潮流,光圈環對PENTAX支援影響沒有比NIKON大,因為NIKON光圈資訊就是在光圈環上,PENTAX和CANON FD抓光圈資訊是鏡尾接環位置。
其實就NIKON鏡頭發展,光學部份大部分是在成長,但是鏡身與其他週邊用料是不斷在下探,在AIS時期可以說是NIKON自家手動鏡發展最高,後面雖然一開始做鏡頭馬達方向,但最後來還是和MINOLTA走向機身馬達,所以進入AF時代許多鏡頭屈就機身馬達單一驅動,鏡頭機械齒輪設計與精準度等問題,很多是比AIS時期還差光學設計,只是同時之間NIKON也沒有間斷鏡頭馬達部份發展。
像最近D800e終於到手了, 最急著想做的測試是...
拿老AIS 28/2.8這顆在D800E測試,這顆國外評價很好,但國內似乎較少人知道好鏡。
在D800E 36MP下,表現還是可以入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