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g43202 wrote:
好不好笑,小弟不很在...(恕刪)
我同意您的意見中所提及,透過選用的度量衡與權重之調整,縱使同樣的資料也可以排出不一樣的成績來。
但是,DxOMark已經行之有年,其量測與計分系統並不是特別針對D800的性能表現而去設計的,所以您充其量只能說D800的感光元件特性正好非常適合在DxOMark的評量系統中獲得高分,但不見得能在每個用戶的實際拍攝過程中真正發揮,而不能因此而質疑此衡量系統的公正度。
再加上在這次的爭議中D800打贏的D4,其實也是Nikon自家的機身,因此您甚至可以排除「DxOMark有特別圖利Nikon」這般的商業利益掛勾懷疑:畢竟要是我是Nikon的產品設定者,看到這種結果可能還得回去跟上級交代為何我們家的旗艦機身怎如此不堪哩!
我唯一的合理懷疑是Nikon極有可能在開發產品時,有參考過DxOMark的量測方式特別調整過他們的感光元件特性,蓄意爭取在評比中的高分。類似的事情並不是很少見,我以前在當PM時也會針對我們這行的常見媒體評比方式,去特別調校產品的特性,希望產品上市後能在評比中得高分。開發產品畢竟就是個商業活動,沒有人是靠佛心做事的,充其量只能看看消費者的利益有沒有跟廠商獳維持在同一個方向上罷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