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

全幅的景深太淺...

ad47 wrote:
這時候我們就會發現,在所有條件都相同的狀況下,有一個條件不一樣:
1和2照片的像素不一樣多!
1是全幅所以所佔有的像素比裁切過的2多
又因為我們"放到一樣的大小"
所以1全幅單位面積裡像素密度比較高 反之2密度低

那在根據中間我們定義下"對到焦"的概念去比1和2
2因為像素少,但是還要放大到跟1一樣的大小去比較
勢必某些在一看來是"點"的部分會被看成是"圓"~意思就是"沒有對到焦"
所以2"看起來"景深會比1來的更淺,因為我們更容易去檢視是焦內還是焦外...(恕刪)


雖然我不太同意你這樣的比較方式, 我覺得這種比法變數太多, 模糊空間大
但如果以您的說法來看的話....那影響景深的就是像素了, 而不是片幅???

套用到現實上, 以5d2 vs 7d來看, 5d2是2200萬像素, 7d是1800
5d2裁切的apsc像素是1375萬像素, 那7d的像素明顯比5d2高很多
所以5d2景深比較淺?

以低階一點的1000d來比, 1000d像素是1050萬, 小於5d2的1375萬象素
那此時5d2景深就會比較深?

所以結論似乎也就無關片幅了?
玩球囉~~~
robertren wrote:
雖然我不太同意你這樣...(恕刪)



這篇原本就分兩派 一派是片幅會影響景深 一派是不會 (其它變數是完全固定 包括攝距 所以構圖會不同)

這位大大就是覺得不會影響 所以才拿出像素理論

意思就是說 景深原本是不受片幅影響的 是因為像素給人的錯覺

如果說聚焦都在同一處 為何畫面比較大會有不一樣的景深 這個問題一直沒有人解答

言下之意就是說 我照的照片 自行裁切後 景深也會跟著改變囉??? 這點相當不通 所以我也是片幅無影響派

我覺得關鍵在這點上

菜頭是什麼 能吃嗎?
daKKK wrote:
言下之意就是說 我照的照片 自行裁切後 景深也會跟著改變囉??? 這點相當不通 所以我也是片幅無影響派
我覺得關鍵在這點上 ...(恕刪)


因為你們都沒把人眼觀賞距離這一個最基礎的因素考慮進來。這是當初制訂模糊圓直徑大小的重要考量。裁切放大後的照片,只是把照片格放而已。
maqintoshi wrote:
強調一點,景深只和鏡頭的參數有關,
1。鏡頭焦距越大,景深越淺
2。拍攝距離越近,景深越淺
3。光圈越大(f1.2>f1.4>f2>f2.8>f4>f5.6...),景深越淺
和片幅沒有關係。
片幅和視角才有關係...(恕刪)


有時間請自己把景深公式推導一遍,你會發現你會用到因應各種片幅必須使用而不同的參數。片幅和景深有關,只是它沒出現在最後的公式裡面。



銀牙烈虎 wrote:
因為你們都沒把人眼觀...(恕刪)



所以要請你注意的是我們所固定的變數

前題已經是攝距固定了 人眼觀賞距離當然不會考慮進來

菜頭是什麼 能吃嗎?
daKKK wrote:
前題已經是攝距固定了 人眼觀賞距離當然不會考慮進來..(恕刪)


你有看過洗鏡光老師的文章了嗎?人眼觀賞距離是當初攝影工業制訂規格時的重要考量因素,它影響的東西可多了。怎能不考慮進來?
文包 wrote:
你的構圖會改變阿如果...(恕刪)

a277888 wrote:
2.小於A點到B點你...(恕刪)


抱歉, 我覺得這是思考邏輯的問題

我覺得比對事物時, 應該在同等條件下來比對才有意義
如果加入不同的條件來比對就不一定說得通了, 除非你在結論上加了但書

1.
如果所有條件相同, 替換FF與APSC所得出來的照片
視角/構圖不同, 等校焦段不同, 這是產生的結果, 而不是變因
所以如果說...片幅會影響視角的表現, 片幅會造成等校焦段改變
那這是正確的

2.
替換FF與APSC所得出來的照片, 如果要求得相同的視角/構圖, 那你必須改變原有的條件來達成
此時景深就會同時改變, 但要注意變因就不光只有片幅了

所以我想正確說法應該是...片幅+其他因素會影響景深的表現
而如果單說<片幅會影響景深的表現>, 那我就很難理解這句話是如何成立的了
玩球囉~~~
我發覺大家在這邊討論,但沒有一個共通的知識基礎,理解能力又不一樣,又認為別人都不懂,到最後只是更加混亂。

有空請讀過洗鏡光老師提供的PDF檔案(第13章),你會發現:本篇討論中很多糾纏不清的討論,根本早就已有簡單清楚的解釋了。
銀牙烈虎 wrote:
你有看過洗鏡光老師的...(恕刪)

不好意思, 我有去網路搜尋相關文章
但看到大量的文言文與公式計算實在看不太下去, 只很隨便的看了一下

粗步了解,
人眼觀賞距離的相關文章似乎都是以投影機來做釋例
當初制定似乎也是以投影機為構成要件而制定

想請教
以現代的狀況來說, 不知是否適用於液晶螢幕?
玩球囉~~~
大家把問題看得太複雜了
實驗的變因已經確定了
所以其他的參數都要固定才有實驗的意義
也才有討論的基礎

變因是啥?
不是觀賞距離、不是放大、不是像素密度
是片幅

洗一張4x6的照片(最貼近平民的實驗)
1.中間用筆畫一個框框(要哪種片幅隨你)
景深變了沒?
(有人要抱怨照片不一樣大張嗎?)

你還可以
2.改變觀賞距離
3.裁切之後洗成一樣大4x6相片(像素密度不一樣會不會影響景深?)
4.把照片放在螢幕上看(放大縮小?)

哪些會影響"景深"?(糊了!糊了!)
做個簡單實驗(其實用想像的大概就有底)
可以更瞭解相機
但不一定能拍出好照片就是了...
  • 1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3)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