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F DC-Nikkor 135mm f/2D 是nikon經典的柔焦鏡頭,可是用戶持有量卻不多,我猜想可能是因為它太難駕馭了(尤其是神秘的DC功能)。這款鏡頭的通光孔徑達到了67.5mm(135mm / 2),但前組口徑僅有72mm(nikon爲了節省成本?),這引發了我對其成像圈大小和口徑蝕問題的懷疑,反映在樣張上的表現就是暗角和邊緣點光源偏離圓形(呈橢圓形),所以我做了個測試。

這組測試證實了光圈全開的情況下的確存在一定口徑蝕現象,且隨著DC功能的R值增大而更加明顯,光圈收小1/3到2/3檔時有明顯改善。
可以看到F2.5時,邊緣點光源已經較接近圓形,但此時中央點光源由於光圈縮小已經開始出現輕微鋸齒。權衡之下,建議使用F2.2,R = 4的設置來進行拍攝,可獲得相對較圓的焦外光斑和幾乎等同於F2,R = 2.8時(不建議使用超過光圈一檔以上的DC值,因為可能導致畫面銳度過低)的虛化效果。且由於縮小光圈,焦內銳度也會略有上升,同時緩解移焦現象。
歡迎大家分享使用經驗:)

雖然之前也有135DC
不過還是105DC比較對我的味
分享個幾張











影像的捕捉 eternalray1987.blogspot.tw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