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drea5 wrote:豆雁OM SYSTEM...(恕刪) andrea5 wrote:豆雁OM SYSTEM...(恕刪) α7R5---天殺的「防抖震」Sony α7R5 & SEL70200GM2+SEL20TC ( 由4K銀幕擷取Catalyst轉換過程,原生影片規格4K 4:2:2/60P/10bit、已開啟機身防抖。)這是今年農曆大年初一,一大早跑去貢寮「田寮洋」濕地拍攝的,其是來自西伯利亞的稀客「豆雁」。看到時距離還很遠,就小心翼翼的靠近,踩在田園相互隔離的小小土堤上,很泥濘一小步、一小步的前進,人都晃的隨時會跌倒,而此時是半蹲手持,在等效600mm焦距下拍得,看原生影片實在是抖晃的有夠嚴重,似乎沒有機身防抖動的存在。心得:Sony a7R5的防抖動功力,確實已比α1的強不少,只是都是用來記錄在檔案裡頭,所以第一時間的回看,感受不到已不達緊要了。然在過去的機台上要搞這等工作,處理速度始終不足,不能順暢、延伸問題也就多多,也曾因很不順看不出即時的效果,而懷疑它的作為,就放下諸多拍攝的4K & 8K影片管不了而難以回味。
承上2023.01.22的靜拍照在田寮洋的「豆雁」Sony α7R5 & SEL70200GM2+SEL20TC(Open APS-C再裁為24MP,Jpeg質地輸出,台面50%、台後點按85%。) 在這時用a7R5的心境是,認為它有跟a1一樣的引擎,又多了一個AI處理器,雖只給10FPS,心想用它來當長焦的輕便行還是可以的;因70200+2.0x再開APS-C可以有600mm F5.6 / 26MP。但實情還是不如人願的---索尼刻意要它10FPS殘廢,即只能用機械快門簾下,且是最大壓縮RAW,才能有10FPS,不然其它選項都會缺額,與給大大遲鈍和大大的果涷。
在龍門公園的「小鵐」(黑臉鵐)Sony α7R5 & SEL70200GM2+SEL20TC(Open APS-C再裁為24MP,Jpeg質地輸出,台面50%、台後點按85%。) 這本來有機會拍到暴框,只因一時間被我看成是「切叫仔」才沒拍。
白額雁?只有一隻OM SYSTEM OM-1 + M150-400mm F4.5 TC1.25x IS PRO + MC-20開啟數碼遠攝轉換器(1.4倍)2240mm綠頭鴨?看起來像藍紫色OM SYSTEM OM-1 + M150-400mm F4.5 TC1.25x IS PRO + MC-20 手持1600mm ISO3200 f/9.0 1/2500秒 裁切OM SYSTEM OM-1 + M150-400mm F4.5 TC1.25x IS PRO + MC-20開啟數碼遠攝轉換器(1.4倍)2800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