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了這樣試驗......換算,增距可以到2.8x、光圈降到F7.8。然看樣可行,心血來潮,昨天2023.04.23就跑到大雪山最深處50KM的小雪山去打---「火冠戴菊」(因牠很小株、有如願以償、待後。)光圈下降,勢必ISO要提昇,此時用到25600;然相機EXIF是以第一圈的來顯示! (原生3:2框幅,台前4K、點按後台原畫素。) 就這樣在LR新增的減躁大法之下,ISO用到25600,個人認為打鳥這樣增距這樣使用,解像還是可行(棒),只是快門若高不起來,成功率會下降很大。此圖是在AM05:30左右到達入口收費處,等待時看到就打,但環境亮度還不行,手持快門只用到1/400S,高速連拍下我的成功率在1/5。再分析一下:在過去有反相機時代,一旦用了增距鏡之後就被嫌了成不是樣,其主要因素在……A.原廠貴、副廠多,光學品質差異大。B.相機防抖動性能級數較小。C.相機存在微動問題影響大,在有增距後焦距越大微動敏感度就越大、有反光片的翻動震動難克服、有機械快門作動的震動也難克服,與人為使用定力操作的晃動等,再再影響了拍攝成果。而綜觀現在新一代相機上,除了鏡頭光學一直再進化之外,增距鏡都走向各家專用,即不再有副廠插足的影響,相機再進化走向無反,就少了反光鏡的震動、可使用電子快門就沒有快門簾的震動,而防抖性能越來越高強大等,最後就只差在個人運作的影響不一。打鳥焦距永遠會嫌不足,索尼再來個3.0x會叫人很愛。而在有LR新增的AI大法之後,自己要更新一下---今後α1使用ISO可提昇至25600囉~!
承上2023.04.23大雪山的大小鳥---我們家特有種「火冠戴菊」Sony α1 & SEL400GM+SEL14+20TC8K 520M 4:2:2 10bit/30P 公鳥母鳥 (原生影片,很難得一對公母鳥一起前來。) 還要再來去拍,因昨天亮度差(大霧帶小雨),快門只用到1/400s,凝結效果很差,不仁的太多了,就太可惜了。待後再多分享一些擷取與靜照……
紫綬帶 公鳥OM SYSTEM OM-1 + M150-400mm F4.5 TC1.25x IS PRO 手持1000mm ISO12800 f/5.6 1/400秒 裁切紫綬帶 母鳥OM SYSTEM OM-1 + M150-400mm F4.5 TC1.25x IS PRO 手持1000mm ISO4000 f/5.6 1/250秒 裁切
承上再次如願以償......火冠戴菊Part 1/2 STILL很可行的ISO 25600 (作了二道處理,先用LR再用PS。) (台面4K,點按彈出8K。) 要看更多在---「SONY大砲俱樂部」註:這個鳥的體型尺寸,約只有麻雀一半大,所以必要用到那麼大的焦距,而這拍攝距離約7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