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

Nikon Z fc 正式公布(Hands-On Preview)

MattAnt wrote:
當然,也有人說apsc(恕刪)


個人估計泥坑的想法就在你這表格當中。。
以NIKON現在的用家保有量
純粹的復古機器是賣不好的
必然要有相應性能,性價比和功能才行
irontheone wrote:
個人估計泥坑的想法就(恕刪)


那問題又要回到『假設我沒有鏡頭包袱,但又想要復古APSC 系統,為甚麼這時候不挑Fuji 要選Nikon?』

鏡群完整度:F>N
機身可選擇性:F>N(富士傍軸單反款任挑)

萬一玩得不開心,F 的二手流通度又高,隨時能脫手,還附贈獨家底片顏色預設,除非Nikon 那個機身能做到美侖美奐,理智線斷裂才會棄富士入尼康。
但現在又想打入門市場牌,所以訂價又不能太高,機身的精緻度可想而知,走復古路線還給你附贈側反屏幕(還真夠復古)⋯⋯那就觀望老尼有甚麼本事了。
nextruth07062016

衝著那個底片時代造型的Nikon logo買了

2021-06-29 22:13
irontheone wrote:
個人以為吧,有了螺絲刀那就不能說是復古了。。。
要玩泥坑的復古,真的只有Ai-S和之前版本的手動鏡,才能夠体會啥叫復古。。

這樣是有點極端,能做到「仿古」會比較多人買單,Fujifilm也是如此。畢竟AF還是一個重要功能。

N粉最大的怨念大概是F鏡被放生而FTZ又太大太醜,換Z機身只是牌子沒換但還是要砍掉重練。

就Nikon而言,F鏡的規格很難在無反機上做太小,頂多是把FTZ設計比較好看些但大小還是DF那樣。

若真要做F鏡無反又要大小要跟FM3那些底片機一樣大小,第一個要砍掉的是IBIS,電路板也要縮小這樣可以把焦平面往後移。另外機身也要整合FTZ、同時要加像speed booster那樣的鏡組改變光學結構。這樣子機身厚度能比DF縮個一兩公分吧。

這樣子尺吋會小一些但還是比Z50厚得多、頂多就Z6那樣吧,但能用的F鏡會受限而且AF功能可能會打折扣。而增加的成本也不會是入門機定位,F鏡玩家接不接受一台功能受限但價格不變的F鏡無反,我也不知道。

我自己是沒太執著要F鏡或復古造型,即將上市的50mm微距跟年底的28/40mm。這樣的組合我覺得就夠小了,而且功能也沒打折。是不是復古外觀倒還好,功能齊全比較重要。Z機身對我而言最大的問題是EVF的屈光度不夠大,而且也沒有套件可以追加...
不太明白為何在富士沒有問題的(APSC片幅)復古造型設計,到了Nikon問題就會如此多,不僅要犧牲IBIS,而且會比Z50厚得多?不就是把外殼換個形狀、手把削平、旋鈕裝上去嗎?EVF還是EVF,平頂改尖頂,有可能高一點

至於機身驅動的AF鏡及Ai或更早期F鏡,我認為(猜測)Nikon是不會有什麼新的自動化策略,FTZ也不會有本質上的更動,不過就是出一台看起來像FM的Z機身罷了。

對象是誰?對FM(2)有各種情懷的人,若是它不僅打不動您,還會挑起一堆批評想法,那您就不是目標客群。

復古又有反摺螢幕?純粹增加一個對youtuber的誘因而已。從這種種跡象看,他就只是要創造一個話題,能刺激多少買氣是多少、實用性仍很重要、沒有要闢一條專屬路線。
nextruth07062016

富士起頭就是這麼做了,以設計為主,早期富士性能很鳥,X-T1對焦還不如sony A5100。而Nikon一直都是講究相機性能的先驅者,以實用為主的品牌,設計如果想走向以質感跟外觀為主,反而什麼都不行

2021-06-29 22:17
jenhoxen wrote:
不太明白為何在富士沒有問題的(APSC片幅)復古造型設計,到了Nikon問題就會如此多,不僅要犧牲IBIS,而且會比Z50厚得多?不就是把外殼換個形狀、手把削平、旋鈕裝上去嗎?EVF還是EVF,平頂改尖頂,有可能高一點

至於機身驅動的AF鏡及Ai或更早期F鏡,我認為(猜測)Nikon是不會有什麼新的自動化策略,FTZ也不會有本質上的更動,不過就是出一台看起來像FM的Z機身罷了。

對象是誰?對FM(2)有各種情懷的人,若是它不僅打不動您,還會挑起一堆批評想法,那您就不是目標客群。

復古又有反摺螢幕?純粹增加一個對youtuber的誘因而已。從這種種跡象看,他就只是要創造一個話題,能刺激多少買氣是多少、實用性仍很重要、沒有要闢一條專屬路線。


因為前面很多人嫌Z卡口太大而且鏡頭外觀都現代化設計,跟復古機身不搭。

而F鏡要無反化,DF就是個例子,但被批評太肥大。F卡口的法蘭距是46.5mm,但Z6機身厚度也只有4點多公分、這還包括0.5公分厚的LCD。你不動手腳把焦平面往後移跟改變光學結構,物理就上不可能把F鏡無反做像底片機那樣薄。



我講一堆,也只是要點出那些希望F鏡無反化的人的想法其實有些不太實際。真要復古,跳去Fujifilm是比較實際的選擇。

我自己是沒那麼堅持復古,Z機身加萊卡M mount鏡頭我就覺得有很有味道了,但要我花錢去買老鏡跟AF轉接環,我是情願把錢花在即將問市的新定焦鏡。

相機,拍得順手才是重點。
富士機身很多也其實沒有很小台啦。。。
就算用多少規則去刪文,封住別人的嘴巴,不讓別人說他仆街,大家仍會知道支那01是仆街,快過去中國啦
flody wrote:
富士機身很多也其實沒有很小台啦。。。


或許該說,跟DF比,全幅或半幅的無反都相對小台
同樣是舊接環數位化的Leica M系列數位機,好像就沒有腫的那麼利害? 不要跟我說因為沒有反光鏡喔,我的意思是跟原本的底片機比~
carl3104 wrote:
同樣是舊接環數位化的Leica M系列數位機,好像就沒有腫的那麼利害? 不要跟我說因為沒有反光鏡喔,我的意思是跟原本的底片機比~


因為Leica M卡口的法蘭距是27.8mm而F卡口是46.5mm。考慮Z卡口是16mm,所以M卡口只要延長11.8mm而F卡口則是30.5mm。

這跟有沒有反光鏡無關,無反還是要騰出那個空間給鏡頭。

底片機的話,因為FM2的焦平面幾乎就是機背,所以F卡口的底片機可以做很薄。不像無反機身要塞sensor電路板跟LCD,如果有IBIS的話會更厚。
  • 15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5)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