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

期待NIKON Z8,初探全片幅高像素相機的安全快門。

mobile0134 wrote:
-這個我之前看過討論,雖然是這樣沒錯,但是看SONY過去供應給NIKON的45mp感光元件總感覺還是有時間落差,(甚至有時間代差,sony 也有50mp堆疊式,nikon也可以想要啊)。如果半導體部門可以獨立運行而不用考慮整體對SONY總公司的影想,Nikon大有可能和SONY同步出相同感光元件的機身。但Z8的傳聞早在A7RIV時代,現在SONY已經出了A7RV,NIKON還是沒有消息,我才會擔心這是實際情況。當然這也是時間可以解決,只要SONY內部認為a7RV賣穩了,元件是時候賣給NIKON沒差的時候。


盡量不要拿張飛打岳飛, 把SONY半導體和SONY電子混淆, 都是SONY但彼此財務不相隸屬
A1的50MP堆疊式IMX610是SONY電子的獨家客製品, 目前沒有其他機種使用
Z9的45MP堆疊式IMX609, 或者過去許多感光元件都是Nikon設計Sony製造, IP是Nikon的
所以這兩個sensor雖然都是SONY半導體製, 但都不會放在架上作為標準品供採購
時間差會是在IP設計, 本來N導入MILC的時間就晚, Z9還要考量TicoRAW合作方案當然更慢
有些人說IMX609 就編號來看比IMX610差, 不過很簡單- A1能否拍攝8K60P? 答案是不行
實際上IMX沒有採用等級制度的編號, 而且IMX是把不同設備如手機攝影機相機等混在一起

至於Z8傳聞在A7RIV時代, 那是用戶的一廂情願認為Nikon會有呼應高畫素機種想法
實際上從D3X/ A900的IMX028後就再也沒有N/S高階機種共用sensor 的情況了

mobile0134 wrote:
用了60MP相機之後會很陶醉於那種可以任意裁切的樂趣

60MP比起現在45MP只有單邊放大1.15倍, 老實說沒有多大差別...
當初D700 -> D800由12MP直接上跳36MP那種才比較有感
^^A 請多多指教~
MUS wrote:
這種議題其實出現很多...(恕刪)


其實放大看SONY6千萬畫素也不是很清晰,NIKON 3-4千萬放4倍有1.6億
經過同公司出的降噪軟體處理一下
細節會更好

找了張在大安公園D500拍的一隻鳥圖來看
截圖



放大4倍 卻是長X4 寬X4 變成16倍 3.3億畫素433MB一張,只好截圖



在用降噪軟體過濾一次



對焦在眼睛是很清晰了,礙於小黑七品質不如定焦數毛就不必了
使用軟體修復,放大16倍的品質在32吋螢幕下看已經非常好了

要是用硬體堆疊,大概要好幾十萬以上吧
如今,我憑55K鏡頭+35K機身便可辦到
天空一片雲 wrote:
對焦在眼睛是很清晰了,礙於小黑七品質不如定焦數毛就不必了

其實真的說起來縮圖大小的話三張都差不多
真正放大看的話眼睛的部分感覺是放大可行, 但實際身體羽毛的部分就很明顯了


在新一代的數位機身例如OM-1的影像引擎直出JPG也可以看到類似的除噪後製
只能說如果除得好的確效果不差, 不去細看是看不出端倪, 但放大看就真的有點失望了
^^A 請多多指教~
MUS wrote:
Nikon的問題反倒是有沒有必要在Z8這等級的機身去試高畫素+非堆疊式感光元件?
畫素高是很好, 但rolling shutter卻是非堆疊式感光元件機種很討厭的地方
A7R V多數的評價中也都提到這一點 (如果不高速連拍飛行版, 那麼A7R V是不錯的選擇)
如果要定位Z8是小Z9, 那麼維持高速讀出速度的堆疊式感光元件就是必要

我反倒覺得Z8用Z9的IMX609是很有可能的,如果真的有的Z8話。

原因也很單純,若IMX609是客製品的話,單單Z9很難攤平成本。

不過也只是猜測就是。
MUS wrote:
盡量不要拿張飛打岳飛, 把SONY半導體和SONY電子混淆, 都是SONY但彼此財務不相隸屬


雖然Sony Corporation和Sony Semiconductor是互不隸屬的事業群,但是都還是Sony Group Corporation下面. 他們倆單位可以有各自的vision,但是不能不考慮Group vision。除非這兩個事業群都和Sony Group Corporation沒有從屬關係。對日本企業是沒有多研究的我,還是沒有那麼樂觀。
Hayashi-Kiyoshi wrote:
我反倒覺得Z8用Z9的IMX609是很有可能的,如果真的有的Z8話。

原因也很單純,若IMX609是客製品的話,單單Z9很難攤平成本。


這個可能性很高。
mobile0134 wrote:
雖然Sony Corporation和Sony Semiconductor是互不隸屬的事業群,但是都還是Sony Group Corporation下面. 他們倆單位可以有各自的vision,但是不能不考慮Group vision。除非這兩個事業群都和Sony Group Corporation沒有從屬關係。對日本企業是沒有多研究的我,還是沒有那麼樂觀。


其實看手機事業的慘狀就知道集團間的利益比較像兄弟登山。

相機在產品開發階段很前期就會確定sensor規格,所以大概在產品問市前一年就會開始跟廠商談細節。也就是說公司未來一年的產品規劃也得讓sensor廠知道,並不單單只是sensor產品本身。

所以這種集團內有相關事業得更小心,像三星要做晶圓代工就得要保證客戶資料不會被其它事業單位知道。就算是台積電這種純代工的,各客戶間的訊息也是高度管制不會互通。

這種陰謀論不是沒有,但真的亂搞搞砸的可不是一個客戶而是所有客戶。以Sony半導體事業的規模,它沒必要為了集團內規模較小的相機事業搞這種事。
mobile0134 wrote:
但是不能不考慮Group vision。


前面其實就提過了SONY也有手機, 問題是SONY半導體從來沒把最好的留給Xperia
^^A 請多多指教~
Hayashi-Kiyoshi wrote:
我反倒覺得Z8用Z9的IMX609是很有可能的,如果真的有的Z8話。

原因也很單純,若IMX609是客製品的話,單單Z9很難攤平成本。


所以在前面就提到其實Nikon不用提升什麼畫素, 專注升級舊機種對焦和讀出速度就夠了
引入新的感光元件只會讓利潤降低, 況且超高畫素族群向來不是主力購買族群

Z8 (mini Z9) 要做出跟Z9的區別就從錄影降到8K 30P, 機體大小約等同D850來增加散熱體積
電池改用EN-EL15降低續航力, 去掉GPS等等, 這幾點就足以跟Z9 做出一定區別
其他規格保持一樣尤其對焦, 連拍性能和blackout free, 對等過去機種D3 vs D700的概念

另外也期待Z90 = Baby Z9能成真就是, 但畫素應該就不是20MP了
^^A 請多多指教~
MUS wrote:
所以在前面就提到其實Nikon不用提升什麼畫素, 專注升級舊機種對焦和讀出速度就夠了
引入新的感光元件只會讓利潤降低, 況且超高畫素族群向來不是主力購買族群

Z8 (mini Z9) 要做出跟Z9的區別就從錄影降到8K 30P, 機體大小約等同D850來增加散熱體積
電池改用EN-EL15降低續航力, 去掉GPS等等, 這幾點就足以跟Z9 做出一定區別
其他規格保持一樣尤其對焦, 連拍性能和blackout free, 對等過去機種D3 vs D700的概念

另外也期待Z90 = Baby Z9能成真就是, 但畫素應該就不是20MP了


如果用IMX609跟Expeed7,那對焦性能跟讀取速度應該就一樣,也不會有快門簾。

比較常見的是減少DRAM容量,直接的影響大概就連拍性能跟某些攝影性能被卡住。散熱我就不太確定,不過體積維持Z7大小會比較有賣點吧,我猜。
  • 8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8)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