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7

更多D600 的 Spec Rumor ~

showhss wrote:
D鏡與G鏡拍出來的照片,
在電腦23吋的螢幕上,
我看不出有大的差異,
所以我不會把我全部的D鏡出掉全部換G鏡。...(恕刪)


我以為明明在講的是AF跟AF-S,機身馬達關光圈環啥事?
若 AF-S II 500mm f4D 還在手上還有使用,我也不覺得有必要出掉;
AF-S 300mm f2.8D 也沒出的必要, AF-S 300mm f4D 甚至也無可替代。

至於AF ,例如 AF 500mm f4D ? ... 另當別論吧。


T.TE wrote:
我以為明明在講的是A...(恕刪)

T.TE 兄:

NIKON 300mm以上定焦炮鏡只有300mm有AF版本,大部分是直接推AF-I或AF-S!
過去NIKON手動鏡有各種光圈焦段望遠鏡頭,一直還沒更新自動對焦版。

NIKON歷史變動的方式其實大家也都心裡有底,向來是循序漸近式方式在改變,通常會從最入門機種開始閹割舊有系統支援。

通常看旗鑑產品大概知道NIKON再想什麼!


產品要穩定,那測試研發時間就要長,那相對會影響市場市佔率與銷售。
產品壽命太長,那相對就會影響產品的銷售。

leica過去價位其實是貴一些些,但是過去營運很差,而現在走精品,各種偏離過去RF鏡頭設計觀念,反而公司好轉起來。




個人覺得D600這樣策略是很像NIKON會走的路線,一個支援舊機構不會增加多成本,但對於現有新系統銷售就會影響。





richard7083 wrote:
因為...這樣有一堆D鏡卻不想花太多錢攻D800卻嫌D700沒錄影的人
會覺得有點不平衡吧???


可是像我沒有D鏡,也不想買D鏡的人
為了一個機身馬達,要我多負擔成本
我也不平衡啊


P.S請宣傳D鏡好的朋友,不要再貼縮圖了
因為這樣跟本看不出D鏡比較好
請貼原尺寸截圖640X480

我相信樓上貼縮圖的,要是貼原尺寸圖,應該就爆了吧...

bis0815 wrote:
可是像我沒有D鏡,也...(恕刪)


支持啊, 我沒有AF鏡(其實是AF vs AF-S不是D vs G鏡吧), 為什麼要我負擔機身馬達的成本及重量呢?

AF鏡對焦吵耳, 說銳利不及AF-S, 談風味不及AI鏡, 定位有點高不成低不就的

C家都早已全線無機身馬達了. 潮流要向前走. 不過也別擔心, 我相信旗艦級的機身總會有機身馬達的, 就像AI測光杆一樣. 倒是希望入門FX也有這個AI測光(雖然希望也不太大), 因為AI鏡現在沒有競爭力, 而這個AI杆也真是很細微及超簡單的東西, 再者, AF鏡在絕大部份的機身都無馬達化後, 就可以慢慢停產了(就像2005年大量停產AI-S鏡一樣), 也讓Nikon的總體生產成本可以低些, 對公司來說也是一件好事, 目光放長遠點來說, 也能研發一些質素更佳的鏡頭, 性價比再高的機身, 提升其他產品的產能(好讓Nikon不要再太缺貨啊), 來回饋顧客.
大家的論點都沒錯, 只是實際上每個人的狀況就是不同啊....

像我就是有好一些 AiS, AF鏡, 跟品質好壞無關, 純粹就是二三十年來的累積
又因為現在沒利器也沒機會再認真拍照 ---更不可能花錢更新

其實很想就買一管心動已久的 14-24
但是 (1) D800 售價再次讓我裹足不前 (現在我沒全幅,這個售價目前讓我猜測不會再有60K左右的FF機)
(2) 我現在一年搞不好只有兩三次帶大台相機出門....這類 AF-S鏡我實在不認為10幾年後還很OK
(但是我的 AiS, AF-D鏡沒有卦掉的.....)

不是優劣的問題, 是個人需求划不划的來的問題

白色燈塔 wrote:
當初出 DSLR ,...(恕刪)


說得好,鏡頭應該比機身好賺!!

研發成本 : 鏡頭開模比 機身便宜

還有電子研發要的RD 也有差 . 一個鏡頭 ,賣個5~10 年不成問題!
如果機身硬體有問題 ,就要整個改版 ,重新洗PCB ,測試!
鏡頭不是沒有電子料,相對機身,簡單很多!一個鏡片有問題!只有從新磨製,就能夠馬上測試

機身的產品週期就只有 2年 ,等於兩年就要研發出一個新款!


看來DSLR 越來越像列表機(賠錢賣你),墨水夾賺你一筆!!
青菜蘿蔔各有所好 AF-S 對焦速度快
但是早期設計並不理想(尤其17-35 28-70馬達在鏡頭前端)
這幾年對焦馬達故障的災情少了一些
高階AF-S鏡對焦速度還是比較快

如果今天同價位的AF-S 與AF鏡
我是肯定會選擇AF-S鏡
但是今天價差動輒一倍
我寧可買兩顆AF鏡

===這篇應該是講機身的分隔線===

Nikon家的機身分級 主要還是以性能及支援性為主
舉凡D3 D700 D300 D90 D60 等
常見畫素上的以下犯上(次世代畫素較高)
如FX機的D800 > D3X 或是DX機的D3200 > D300
所以D600 的畫素 2400萬起跳並不意外
但是機身性能恐怕會遠遜D800
(連拍速度.機身馬達.視野率.機身材質.防塵滴)

手邊AI AF AF-S 鏡頭都有
如果出D600 價位不要太貴就買來玩玩
問題是 Nikon 沒有 af-s 的 fisheye啊~~

等到鏡頭齊全再來考慮吧~~~
曾經用過沒有機身馬達的D60,深深體會沒有機身馬達的痛苦,仁
如果D600真的沒有機身馬達,完全唔會考慮.

a8933035 wrote:
青菜蘿蔔各有所好 ...(恕刪)

價位和AF AF-S差異關係不大!
最主要是材料各方面成本與匯率各方面變化,可以參考SONY近期鏡頭價位更新也是因為如此。

講白一點,今天就算後面更新是AF鏡,價位不會因此減少。
反而可能會因為AF機身馬達需要更複雜機械設計才可以達到原本鏡頭馬達可以輕鬆做到,反而會提高成本價位。


像28/1.4D 1993年
日本定價\238,000(税込 \249,900)
那時候台灣售價約四五萬塊!

相近時期旗艦產品日本定價
Ai AF Zoom Nikkor 35~70mm F2.8D 1992年
\105,000(税込 \110,250)

Ai AF Zoom-Nikkor 80-200mm f/2.8D ED 1997年
¥173,250(税抜 ¥165,000)




像相距上市許久時間的1.8D和1.8G
Ai AF NIKKOR 50mm f/1.8D
¥25,200(税抜 ¥24,000)

AF-S NIKKOR 50mm f/1.8G
¥28,350(税抜 ¥27,000)
這樣價位提升會很多嘛?

可以看看後面CAnon新鏡頭產品價位變動,應該可以感受到時代背景差異。
  • 17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7)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