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了照片,再看底下的故事,然後再看一次照片
有時會心一笑,有時候莫名感動,有時候的焦距仿佛把我拉進那個當下了
決定要收藏鎖定樓主的文嘍

很期待有一天你會出書耶!一定支持,喜歡你的照片和文字

這一系列是2010年六月底在雪梨的時候所拍攝的,這是我們頭一回出門帶著Zoe一起,更正一下,應該是說是Zoe出生後第一次跟我們出遠門(還在媽媽肚子裡時,就跟著我們出遠門了),這時候的Zoe是七個月大。
當時我還未購入Nikon D700,所以這幾張相片是D300所拍攝的。而且這四張照片都是利用單一張照片的NEF(RAW),透過加減EV值去合併出HDR的照片。之所以會想要做HDR的處理,主要的原因是測光沒測好,所以曝光的效果未達到預期,回到家整理照片時,想說利用HDR的方式來處理看看,處理後覺得效果還OK,而從這次之後,才開啟了我後續拍攝HDR照片的想法。
在之前不透過HDR的方式處理的時候,我大多都是利用增減EV值,拉高曝光曲線,或是利用D-Lighting的方式,來提高暗部細節,降低亮部的曝光值。這幾種方式進行後製處理的照片,期呈現出來的風貌都略有不同,哪裡不同其實很難用言語來說明,有常試過後製處理的話,大概就能區分他們之間的差異。(我常用的後製功能可以參考這篇常用後製功能的分享。)
而唯一相同的影響,就是不論進行哪一種微調,都會降低畫面的解像能力,有一種輕微的柔焦或高斯模糊的效果。而HDR的最大特點,在於它會呈現更多層次的色調,這是調高EV、或是僅用D-Lighting所無法比擬的。
至於調整曝光曲線雖然也會改變色調,但相對的也會影響到各個元素所呈現的細節,所以兩者所應用的範圍與呈現的效果還是有差異的。而我平時進行所謂後製的修正,最常用到的其實是"D-Lighting" > "增減EV值" > "HDR" > "調整曝光曲線" ,當然這只是個人習慣的問題。雖然我不排斥進行後製處理,但能夠在拍攝的當下就處理的,我就不願把時間花在電腦前面。
我對於自己拍攝的作品,最大的需求是忠實的呈現我所看到的,而接著是我在當下拍攝記錄時所想表達的。有些時候,想表達的是某一種心境,但忠實的畫面不見得會呈現出這種氛圍,這時候才會去做某些誇飾化的處理,而這一系列的HDR就是一種我想呈現的,而不是拍攝當下場景的還原。
雪梨歌劇院的這張照片,我是在船上拍攝的。雖然渡輪的搖晃程度不小,但因為光線充足,倒也不擔心會有手震的問題。我是從Taronga野生動物園搭乘渡輪,準備回到下榻的達令港,途中會在歌劇院旁的環形碼頭停留,由於回程的甲板上沒什麼人,所以我利用連拍的方式,去捕捉不同角度的歌劇院。這時陽光直接斜照在歌劇院面對我的這一邊,加上我採用連拍模式,因此在測光值未鎖定下,有好幾張出現過曝跟曝光不足的問題。我將其中的一張拿來試驗HDR的效果,還真是金碧輝煌,像極了黃金城。而這一張Sydney Opera House可以看出原本現場的樣子。
1.、2.、4.這三張照片都是在渡輪上拍攝的,只有3.是在飯店房間的陽台拍攝的(因為這個海景房,我們放棄了Four Seasons Hotel Sydney,選擇了Four Points by Sheraton Darling Harbour Sydney)。2.跟3.都是達令港,而4.則是在海港大橋下方的Luna Park Sydney。
1.
2.
3.
4.
這一系列是2010年9月到京都時,入住京都車站裡的Hotel Granvia Kyoto所拍攝的。這是我們第二次帶Zoe出國門,本來也是因為公務在身,後來搞了一點烏龍,不用處理公務,但機票行程都安排了,於是就變成了二度蜜月的旅行。
從澳洲回來到去京都的這段時間,我花了一些時間研究HDR的一些拍攝細節,以及可以應用的場景,所以這趟去京都的時候,特地在某些場景測試了EV值的包圍曝光拍攝。我以三分之一的EV增減值,拍下了七張不同EV值的照片,然後再利用Photomatix Pro來進行HDR的合成工作。我太太並不習慣我拍攝HDR的照片(她喜歡忠實呈現的照片,至少要接近我們眼睛所看到的),老實說我也不是非常愛,只是還是會忍不住想要嘗試看看。
5.到10.都是在Hotel Granvia Kyoto裡所拍攝的。這一次因為是嘗試拍攝,所以我在不同的場景都有進行測試,後來發現畫面中若有元素會移動,其實不太適合用HDR的方式來呈現。因為一堆人跟車的疊影,整個畫面變得很紊亂,完全沒有主題可言(我所謂的紊亂,可以參考這張照片:嵐山 - HDR)。而這一系列在Hotel Granvia Kyoto裡測試的照片,我自己還蠻喜歡的,我喜歡它所呈現出來的色調。
11.跟12.是在京都車站的門口拍攝的,測試之後發現在較黑暗的場景中,利用HDR的方式可以呈現一種重複曝光的效果,而也因為這個關係,讓畫面看起來不會過於紊亂。所以這也成為我未來可能會嘗試表現的場景跟方法之一。
5.
6.
7.
8.
9.
10.
11.
12.
13.到15.也是2010年九月京都行所拍攝的。前面提到我在旅程中,盡可能去測試各種場景拍攝HDR所表現的狀況,而這幾張也是我自己比較能接受的呈現方式。
雖然HDR就是會呈現出多元化的色彩,但我還是希望能維持某一種平衡,不要讓畫面太過飽和,讓自己看了都覺得濃的很膩。
這幾張都是在嵐山拍攝的,其實很能呈現嵐山在我心中的樣貌。
13.
14.
15.
這一系列是2011年2月去京都時拍攝的,當時我已經拿到了Nikon D700,所以也利用這一趟行程,好好熟悉一下新玩具。說實話我如果不是因為出國,很少有機會拍攝我想拍的主題。我對於風景跟旅程的所見所聞特別有感,對於其他的主題就興趣缺缺。儘管我也喜歡美好的事物,例如Show girl,或美女外拍。但我喜歡欣賞遠超過我想拍,只能說人各有好,一點也勉強不來。
這幾組照片都是在宇治拍攝的,當天天色的狀況很差,霧濛濛的一片,怎麼拍都是灰灰的色調,於是在宇治時,我全部改用EV包圍模式來拍攝,結果效果出奇的好。照片本身其實跟真實場景的色調差異頗大,但沒想到我所拍攝的照片,卻成了我對於宇治的記憶。所以說人的記憶真的不可靠,這也應該算是一種美麗的錯誤吧!
我都是採用高速連拍模式,加上我有垂直手把,外接了三號電池,所以連拍速度加快(每秒可拍8張),可以減少長時間拍攝時,所產生不同照片過度偏移的問題。這一趟旅程我並沒有攜帶腳架,應該說自從小孩出生後,我攜帶的都是嬰兒車而不是腳架,如果有嬰兒車式的腳架,那就太棒了。因為是EV值包圍曝光的原因,有可能在+2時造成曝光時間過久,我會利用曝光鎖定時,技巧性的控制需求的曝光數值,讓+2時也不致於讓快門時間拉長太久,導致照片拍壞了。
16.
17.
18.
19.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