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rontheone wrote:另外給你看一下配Ai(恕刪) 謝謝 iron 大的回應,我有20/2.8d ,不過後來買了20-35 2.8d 就躺在防潮箱了常用的是 ais 50mm f1.2 跟 ais 85mm f2 ,non-ai 的鏡頭倒是沒半顆.....因為要磨屁股就沒買現在可以找幾顆來玩玩!想拍出世俗染缸的fu冷峻的街道!富士c200 FM2 With Nikkor ais 50mm f1.2
Sinclair6283 wrote:謝謝 iron 大的(恕刪) Non Ai用在Df上是不用磨屁股,跟FM2是一樣的。Df之所以是特別的存在,除了在視頻大勢之下堅持閹割視頻功能外,還有就是他是泥坑歷史上唯二的可以把『光圈撥杆』收起的型號。於是,就造就了日本相機發展史上極為罕見的能夠用到60年前生產鏡頭的當代單反相機,無論是賓德、Alpha、佳能,皆無法做到這點(靠轉接改裝的不算。)。Df的價值正在於此。而且還能利用機身設定,可以有效的、正確的記錄Non-Ai鏡頭的拍攝數據,也能用到A光圈先決模式。而這種操控模式未能延至Z系的FTZ,個人認為殊為可惜的。
只要有相機在手,很喜歡去捕捉一些現場的影像。。讓我給妳拍張照Df + Auto-S 50/1.4。M模式 + Auto-ISO,ISO100 + f/5.6 + 1/2000,手動對焦,平均測光,-0.7級曝光補償。這照片並非擺拍,而是採取街拍三步曲--發現、跟蹤、捕捉。先是我在平台很遠處就發現這對老夫妻在拍照,然後我一邊想像畫面效果,一邊接近他們,直到接近到鏡頭的構圖限制距離,然後開始預對焦(手動鏡常用技巧之一,即是不用對著目標,而是快速估算距離並扭動對焦環到相對位置,此時有的鏡頭對焦尺就有很大幫助了),然後一舉機,快速扭動對焦環(因為已有預對焦距離,所以對焦環行程很短,可以快速合焦),然後就等待他們出現我預期的動作,最後卡嚓一下快門,照片拍攝完成。PS。當時我其實是跟老婆在一起散步的。
irontheone wrote:只要有相機在手,很喜(恕刪) 原礦之美 螢石(Fluorite)中國福建泉州 by 北極黑熊, 於 Flickr原礦之美 螢石(Fluorite)中國福建泉州 by 北極黑熊, 於 Flickr原礦之美 螢石(Fluorite)中國內蒙古赤峰 by 北極黑熊, 於 Flickr原礦之美 螢石(Fluorite)水晶(Rock Crystal)印度 by 北極黑熊, 於 Flickr拍一些比較冷門的礦標靜物,老機D700 AF-S105mm 2.8
a5a511 wrote:響應 Nikon快樂攝影圖集,冰箱挖出舊相機拍幾張貓照。 覺得太有趣了,可以說說小故事。當年台灣民宿剛起步,許多開民宿的都希望加入鄉土情壞。以下牛車,在幾年後賣給埔里鎮公所。因為準備牛車,民宿主人6點前就要起床餵牛,但平時為照顧客人,他們晚上12點前是無法上床睡覺的,長期下來對精神體力及健康是個挑戰。D70拍於2004年8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