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

Nikon 影像業務盈利下跌27%


Hayashi-Kiyoshi wrote:
這邊要說明一下。CMOS...(恕刪)


按照sony的說法,A9所用的cmos IMX310是背照加堆疊的結構,中間包含了三層,第一層是像素層,像素透鏡和rgb濾鏡都在此,然後就是Dram記憶層,最下一層是邏輯電路。



這種結構屬於sony的gen4結構,三層堆疊式加上TSV封裝,A9的IMX310和xperia手機上的IMX400都屬於這種。




現在Xperia 1 的IMX445則是gen6,3層堆疊的結構,還使用dbi實現像素級的連結。手機上的cmos用的科技一般比相機快,因為片幅小,良率容易提高,例如sony就是在xz上試行了堆疊式cmos再放到A9上。話說回來,在看資料的時候發現A9的IMX310原來支持全域快門和雙增益,但不知道為什麼A9不支援,有可能是專業部門不允許A9"以下犯上"擁有專業攝影機才有的功能。

tommy712739 wrote:
按照sony的說法,A9所用的cmos IMX310是背照加堆疊的結構,中間包含了三層,第一層是像素層,像素透鏡和rgb濾鏡都在此,然後就是Dram記憶層,最下一層是邏輯電路。



這種結構屬於sony的gen4結構,三層堆疊式加上TSV封裝,A9的IMX310和xperia手機上的IMX400都屬於這種。




現在Xperia 1 的IMX445則是gen6,3層堆疊的結構,還使用dbi實現像素級的連結。手機上的cmos用的科技一般比相機快,因為片幅小,良率容易提高,例如sony就是在xz上試行了堆疊式cmos再放到A9上。話說回來,在看資料的時候發現A9的IMX310原來支持全域快門和雙增益,但不知道為什麼A9不支援,有可能是專業部門不允許A9"以下犯上"擁有專業攝影機才有的功能。)


謝謝你的指正。Motion Eye之前有看過但都忘光了...

不過這技術也說明了,MIPI界面的限制這個問題。或許可以分條lane給LV用,但整體的頻寛也就這樣被分走、不管是MIPI還是後面的ISP。最後還是回到整體效能是否要全力拉抬連拍還是分給LV的問題。

Hayashi-Kiyoshi wrote:
謝謝你的指正。Motion...(恕刪)


除了連拍和LV會佔用頻寛,利用cmos的影像進行即時測光、對焦、眼對焦之類(其實已經是AI影像辨識)等步驟都會佔用cmos的頻寬和cpu資源。

所以幾乎所有的無反cpu效能對比起單反都有巨大提升,因為cpu要利用cmos的影像進行以上動作,這些都是單反系統的cpu不用面對的問題,因為單反有各項獨立模組,cpu更多是做數據整合而不是影像分析。

籍由dram的幫助,A9的cmos讀取速度是A7iii的20倍(sony自稱,我也無從證實),這樣高的讀取速度除了有助於高速連拍時繼續提供保持穩定的lv頻寬,連帶加上每秒60次af/ae的頻率,還有一個好處,就是cmos掃描速度加快,一般電子快門的掃描速度是1/25-1/90,機械快門能做到1/320,A9的電子快門則是1/190,雖比機械快門仍有距離,但果凍效應的問題也得以減少。

A9的電路就好像一條高速公路轉到馬路一樣,cmos本身的頻寛巨大,但其實dram -> isp -> 儲存卡仍然快不了太多,所以才會有20fps不黑屏的結果。要拉抬其中一樣另一方就會受到擠壓,除非主板電路能有進一步優化。

tommy712739 wrote:
除了連拍和LV會佔用頻寛,利用cmos的影像進行即時測光、對焦、眼對焦之類(其實已經是AI影像辨識)等步驟都會佔用cmos的頻寬和cpu資源。

所以幾乎所有的無反cpu效能對比起單反都有巨大提升,因為cpu要利用cmos的影像進行以上動作,這些都是單反系統的cpu不用面對的問題,因為單反有各項獨立模組,cpu更多是做數據整合而不是影像分析。

籍由dram的幫助,A9的cmos讀取速度是A7iii的20倍(sony自稱,我也無從證實),這樣高的讀取速度除了有助於高速連拍時繼續提供保持穩定的lv頻寬,連帶加上每秒60次af/ae的頻率,還有一個好處,就是cmos掃描速度加快,一般電子快門的掃描速度是1/25-1/90,機械快門能做到1/320,A9的電子快門則是1/190,雖比機械快門仍有距離,但果凍效應的問題也得以減少。

A9的電路就好像一條高速公路轉到馬路一樣,cmos本身的頻寛巨大,但其實dram -> isp -> 儲存卡仍然快不了太多,所以才會有20fps不黑屏的結果。要拉抬其中一樣另一方就會受到擠壓,除非主板電路能有進一步優化。


的確,無反對CPU/DSP的效能依賴要大於單反、至少人眼對焦是如此。

倒是測光或人眼對焦應該都是拿LV或preview的資料做計算(不管是CV還是NN)、本身應該沒有需要額外CMOS sensor的頻寛。

不過也因為什麼東西都整合到單一的image sensor,所以像對焦能力就比DSLR要來的差一些。單反的傳統方法在某些狀況是真的有優勢,除了PDAF外,像LV就只要把反光板放下來就可以了。但無反就要想辦法從單一一個image sensor裏頭把LV資料挖出來,然後跟still processing互搶系統資源。

雖然有那麼一堆有的沒有的缺點,但趨勢看起來是會偏向無反、就像當年CCD sensor效能不差還是被便宜的CMOS Sensor取代一樣。而且目前無反的一些缺點目前看來很有機會會被修正,相對的,無反帶來的優點卻也不是單反能夠輕易提供的(光法藍距縮短就夠強了)。我想接下來幾代應該有機會把對焦效能再提升,而人眼對焦應該會提升的空間、只是耗電量應該會有點麻煩...

另外關於頻寛,以Z6來看可以看得出目前無反系統設計的上限大概就在那邊、約25M * 12 bit * 30FPS,所以Z7沒法玩over sampling。我猜MIPI那邊卡住的機會比較大,或許下一代A9 II有機會弄到連拍30FPS 14 bit RAW吧、如果解析度沒變的話。
反光板的问题是物理强度限制每秒到不了20下连拍
连拍时反光板抬起的时候光学对焦模块是无法工作的
A9那种每秒20帧连拍就能始终保持对焦系统工作

jjx874 wrote:
反光板的问题是物理强度限制每秒到不了20下连拍
连拍时反光板抬起的时候光学对焦模块是无法工作的
A9那种每秒20帧连拍就能始终保持对焦系统工作...(恕刪)


逼得C/N非出無反FF不可,這可能算主要原因之一
建議Nikon為年青族群設計外接手機專用的鏡頭,Cmos直接改用1吋。
  • 7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7)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