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

大難題... DF跟D750 的選擇

對焦模組只是那塊對焦框範圍還有對焦模式
跟對焦速度/準度均無關
這也能解釋相同對焦模組下
對焦能力並不同
您可以去檢視同對焦模組的機身
很多對焦能力很明顯的不同
個人認為用對焦模組來判斷對焦優劣不甚客觀
prestonchen wrote:
您可以去檢視同對焦模組的機身
很多對焦能力很明顯的不同...(恕刪)
所以我的結論是說:
Nikon 機身縱使使用相同對焦模組,
不同等級的機身其對焦能力還是不同。

也許是廠商故意調校對焦模組精準度來區別機身等級?
或者是將對焦模組做品管分級來區別機身等級?
跟感光元件分品管等級是一樣的道理。

總之,
如果不在某些機身功能上去區分等級差別,
那誰還要花更多的錢去買更高等級的機身啊?
用膝蓋想也知道

prestonchen wrote:
個人認為用對焦模組來判斷對焦優劣不甚客觀
應該相去不遠
跟產品定位(價格)及銷售策略息息相關。

roachc wrote:
講這些,跟 Niko...(恕刪)



對焦跟機身根本是兩回事......硬要扯在一起.....

"D750的研發是基於一個全新的產品定位,D750主要是想滿足對拍攝性能有著較高要求,但不想被較高的機身重量束縛的高級業餘用戶"

這是報導上引用Nikon design team的一段話..........

用機身來歸納階級......有點好笑.....

就好像用身高來歸納籃球球技.....那是兩碼子事

Nikon如果用你的邏輯做生意.....大概會被打趴......

電子產品.....一切以市場導向......而不是以歸納導向.....D750是以輕巧多功能為訴求.....

不代表他比D700低階.......既然D750是以7來命名......那麼機身等級說.....自然不攻自破.....






利 wrote:
D750是以輕巧多功能為訴求.....

不代表他比D700低階.......既然D750是以7來命名......那麼機身等級說.....自然不攻自破.....
您這種以數字來區分等級的說法不會更可笑嗎
個位數最高級沒問題,
那~千位數是比較高級還是比較低級?

其實不管您講再多的理由怎麼去否認都沒用!

在 Nikon 家,
有這種功能等級(無 AUTO 及情境模式)的機身:


就是賣得比這種等級(轉盤式有 AUTO 及情境模式)的貴!


而這種沒有機頂 LCD 的等級就是賣得最便宜!


別肖想廠商會佛心的把貴的高階功能百分之百下放給便宜的低階機身,
遑論低階機身功能會超越高一階的了,
以下犯上僅是用家喊爽的啦!

roachc wrote:
您這種以數字來區分等...(恕刪)


那你的歸納法又錯了......千位數字的機型是衍生產品.....這應該是常識

個位數字才是最高階的.........我猜你一定又問....那D80哩?

以你的圖形歸納法的頭腦.....你應該沒辦法了解

在日本.....單數是比較受到喜歡的........這也就是為什麼日本人包紅包都包單數

也就是說位數....代表等級.....個位數的衍生產品就是三位數的

而二位數的衍生產品就是四位數的

會問千位數是不是比較高級還是低級的人.....基本上....我也不知道怎麼跟你說明

你應該才是最可笑的....

市場導向.....功能會不會下放.....不是你說的算的,廠商也不是甚麼佛心不佛心的

有利可圖.....要跟別家做競爭....要守甚麼原則?

搞得好像Nikon是你家開的?
如果用慣了D80的電子性能,
我覺得樓主會比較適合D750,
反之如果是以畫質取向則推DF,
畢竟DF那塊CMOS跟D4是同一片!
但論高ISO其實D750已經很強了,
D750畫素數量也比DF高一級,
雖然有很多人認為16MP就夠了,
但是24MP又能有高ISO何嘗不好?

我買D610已經快滿1年了,
如果今年要換機我會選D750.
利 wrote:
那你的歸納法又錯了....(恕刪)
雞同鴨講,您高興就好......不再回應。
我是C家的
我推DF
換系統實在麻煩,又不想雙修
只好看著DF流口水
df外型贏一半,這話不是說假的
我每天工作用5d2
回家假日想帶出去拍照
完全不想再帶一台外型跟一般單眼雷同的相機
DF雖然有缺點
但他就是有獨特的風味存在
除非是要拿來工作用的
不然DF買下去一定不會後悔
看到D750的薄型化技術後

很期待看到下一代的Df

最好就乾脆把D750內部新技術整個移植到Df上頭就好了

這樣有型又有能力!

一次解決樓主的問題~


我好像想太多了
用相機來拍別人,也是替自己留下足跡
  • 8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8)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