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自己是做生物研究的,所以很不幸的,讀論文是兵家常事。
Ken Rockwell的文章會具有爭議性,很大一部份是因為他的措詞都很強烈,帶有強烈的情感,並且非常主觀,所以很容易引起他人反感,尤其對於具有強烈主觀的讀者(比方說,對某鏡,某機,某品牌有莫名熱愛,或是本身就喜歡因反對而反對的人...等等。)。 但是呢,他自己也開宗明義的告訴大家,他的意見與評論很主觀,所以"願者來,不願者去"。 光是這一點就很難得。 有如上面許多大大指出,許多自稱"客觀"的評論網站,其實都很技巧性的將自己的"主觀"溶入所謂的數據中,這其實是更要不得的,因為大多數的人無法辨別,反而更容易被誤導。
相信做研究的人,應該常常看到這種論文(或是搞不好自己也幹做這種事

其實,Ken的文章有一個好處,他可以在最短的時間內,將他所認為的機身或鏡頭優缺點告訴讀者。 如果讀者想要知道更多,那他的評論都可以是很好的起頭,可以讓讀者以他的論點為跳板,尋找讀者接下來想要知道的資訊。 比方說,像這篇十大爛鏡,你可以不認同他的評論,但是他所提出的缺點,你可以(1)自己買/租一顆來試試看,看看是不是真的,看看你是否能體會,或(2)在購買前,可以先多爬文,看看其他人是否有遭遇類似問題...等等。
更重要的是,他劈頭就告訴你,他很主觀,所以讀者不需要再花腦筋去質疑他的客觀程度,或懷疑作者是否在數據裡溶入主觀概念。這種文章讀起來真的輕鬆多了。
再說,許多資深的人,常常會無意中將文章寫得過於生澀難懂,但是這是難免的。這也是做研究的人(或專業人士)常常會犯的錯誤。 但是Ken有本事把許多攝影觀念寫得很平民化,可以讓很多新手在最短的時間內瞭解一些基本概念,而這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 許多人認為Ken身為職業攝影師,卻寫出這種東西,根本就是亂七八糟。但是這些人卻疏忽了寫作上很重要的一個觀念:寫文章要看對象。
我以前的教授曾經說過,只要你要本事將你所做的研究結果輕鬆的告訴路邊隨便一個人,你就真的瞭解你的論文題目。 Ken如果真的是一個半調子,那他將會有困難寫出這類型的文章。 不相信的人可以自己試試看,將自己的工作性質,或是最拿手的把戲,嘗試用最簡單的方法表達出來,看看外行人要多久才看得懂,聽得懂。
Ken做得到這一點,其實值得褒獎。 雖然他的文章用詞用字都帶有強烈的主觀情感,但是仍然有他可取的價值。這也是為什麼他的網站受人重視,甚至有人會寄自己的鏡頭給他評論。
最便宜的相機才是最好, 但是最貴的每一台幾乎他都有, 前後不一(這是測試者的大忌), 絕對會造成誤導
Ken寫的對象不是針對"一知半解"的玩家或"專業攝影"的專家,他的寫作對象大多是新手與剛入門的人。
我先假設這個論點是因為他曾寫過"Why your camera doesn't matter"(英文版與簡體中文版)好了。 這裡他強烈建議初學者要弄清楚自己想要的是什麼,而不是人云亦云。 一個不會使用單眼相機的初學者,手裡的D3x加大三元所拍出來的照片,很可能比不上資深攝影師手中的傻瓜相機,甚至還比不上使用傻瓜相機的初學者。這是一個很簡單的邏輯,不是嗎。
比方說,最近有一個新聞,描寫一個外科醫生為了救人,可以用工具小刀替地震受害者截肢。 同理類推,我們會認為手裡拿著外科專業用刀的外行路人甲,可能比手裡拿著工具小刀外科醫生更厲害嗎?還是,因為路人甲手裡有外科專業用刀,所以路人甲也可以截肢救人?
Ken那篇文章的用意是要告訴初學者,好相機並不等於好照片,而這也是許多人的迷思。在台灣,很多人沒事喜歡建議初學者"一次攻頂",一次買齊最高檔相機外加變焦大三元兼定焦大四喜,順便連最高等級外閃一起買回去,然後再慢慢學。這是一個很奇怪的邏輯,甚至是不負責任的說法。 同理類推,你會建議一個不會開車的人"一次攻頂",買入手排藍寶基尼,然後再慢慢學開車嗎? 你會要求一個連加法都不會的小學生"一次攻頂",直接買高等微積分的課本,然後回家慢慢學嗎? 還是你會要求一個連煮水都不會的人"一次攻頂",購買超高檔食材,然後回家慢慢學煮飯?
許多人不是有錢有閒可以這樣玩。 再說,應該不難想像在敗入最高檔相機外加變焦大三元兼定焦大四喜後,照出來的照片居然不如自己剛剛賤價出賣的傻瓜相機時的困擾與懊惱吧?有多少人因為如此而放棄學習攝影? 或是損失更大一大筆錢?
所以他認為,對於大多數的人來說,便宜的傻瓜相機會比高檔的專業相機更好,因為大多數的人不需要用到高檔相機的能力。再者,低檔相機也比高檔相機好,因為(1)體積與重量都適合帶出去玩,你可以想像一群人出去爬山,你一個人背著一大包相機鏡頭閃燈兼腳架嗎,然後自己累得半死不活,連相機都拿不穩了,還會有心情與耐性構圖嗎? (2)出去玩,難免碰碰撞撞,弄壞一台D40加kit鏡應該不會比弄壞一台D3x加小黑六心疼吧?
Ken本人是職業攝影師,手裡同時擁有最高檔與最低檔的相機並不奇怪。 難道鐵人廚師家裡不能有低檔食材/鍋碗瓢盆嗎? 難道開職業賽車手家裡不能有福特小汽車嗎? 還是數學家的書架上不能有"基礎數學入門"的課本? 為什麼會是評論大忌呢? 這樣的邏輯似乎很奇怪。
有如SElephant兄所說,就是因為他同時擁有最高檔與最低檔的相機,Ken反而更能有說服力。況且,他也是從最低等級一路爬上來,而不是"一次攻頂"的評論家。而且,至少在那篇文章裡,Ken也有解釋為什麼傻瓜可以拍得比專業相機好。 誇張一點來說,忘了拿掉鏡頭蓋的專業相機,所拍出來的照片應該不會比一台最便宜的傻瓜相機好吧。

最後,Ken的最終用意(除了厚臉皮要錢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