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wt865162 wrote:翠鳥還是有人在餵食,...(恕刪) 成鳥已經有獵捕能力的,個人是沒意見。有些鳥類離巢後就有謀生能力,餵食倒也無妨。鷹類比較特別是需要練習的,而且時機一到通常是會被父母趕出領域的,要到陌生的地方建立領域,需要的技能可真不少。最近綜合一些鳥友的觀察,離巢初期親鳥仍會提供處理好的食物,母鷹也經常陪伴在側,漸漸地母鷹會刻意遠離但還是在附近,食物也不處理而讓小鷹自行拔毛等,小應也在此時期要去學習追逐獵物,通常會捕獲蟬或攀木蜥蜴,追松鼠應該都徒勞無功(但得到練習經驗)母鷹偶爾會回來將小鷹帶到外面的世界體驗,應該就在為小鷹離家作準備了。鷹媽媽有這麼好的一套課程,希望不要被短視的鳥友給破壞才好。
lowt865162 wrote:翠鳥還是有人在餵食,...(恕刪) 呵呵呵~~在植物園拍到的翠鳥不知道算不算是人類餵食~~不過因為太難等了, 最後就沒人等, 換拍黑枕洗澡~黑枕本來都很定時的出現在固定的地方洗澡,後來,有人為了要黑枕快點出現,開始放鳥音~黑枕就改變行進路線,最後等多久都沒的拍了~~很無言
alder tree wrote:成鳥已經有獵捕能力的,個人是沒意見...(恕刪) 說的也是!幾年前,南海學園那隻黃尾鴝,來的時候瘦巴巴,被拍友招待一個多月臨走前營養充足胖嘟嘟,連著回來兩三年,那時衛道主義者的眼裡,我也是罪人之一。前些日子一位拍鳥的朋友說,餵鳥不行,海釣、溪釣為什麼沒人講話?我不知如何回答。
lowt865162 wrote:我不知如何回答...(恕刪) 整理舊照:白腹藍鶲_北海道2013.05小型候鳥必須積存約體重60%的體脂肪,作為回家的本錢,大型候鳥是40%,所以初來乍到,一定是瘦巴巴的,給她養壯一點再回去也無不可。第一張是今年老婆在野柳拍到的
alder tree wrote:成鳥已經有獵捕能力的...(恕刪) 其實我開始努力拍鳥也沒很長一段時間,剛開始在植物園拍冬侯鳥時,看到很多人撒蟲給他們吃,當然拍的也很高興,也覺得好像餵食也沒什麼不好!只是後來故事發展的不太妙了,有的冬侯鳥因為知道哪邊食物多,就往哪邊聚,當然抓鳥的貓也開始往近區聚集~一陣子之後再去拍,發現有的冬侯鳥好像被貓咬了~最後就不見了~接著,又遇到貓頭鷹被餵食而死的事件....等那時侯開始覺得餵食這件事,有很多想不到的後遺症~說老實話,我個人是只會按快門,並不懂鳥的生態習性,哪些餵了會造成干擾,哪些不會,基本上都不是很懂,所以我覺得從最開始就不要干擾,應該是比較好的選擇~
vchenkoshe wrote:貓頭鷹事件後來被證實...(恕刪) 貓頭鷹事件不是誤會~有人誘食,被路過民眾檢舉,而叫了警察去,接著雙方發生很大的口角衝突~植物園的貓兇不兇狠我不知道,但我知道貓在習性上會抓鳥及抓老鼠,就像狗會追貓重點應該不是貓的問題,重點是餵食的方法是不是造成了鳥類降低警覺性或者影響謀食能力,最後直接或問接的導致死亡~按快門的同時,每個人都可以有自己的態度和想法~每個人對於照片的價值和生態的價值,也各有不同的想法就像那個有名的普立茲奬得奬故事~http://zh.wikipedia.org/wiki/%E9%A3%A2%E9%A4%93%E7%9A%84%E8%98%87%E4%B8%B9是攝影人按下快門時的態度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