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ameiHuang wrote:
手上的這支24-70mm f2.8g竟然表現得這麼好; 本來還疑惑 銳度是否比定焦鏡差?!沒想到 這個錢 花下去 還真的很值得!
至於 d3跟d3x,我覺得d3 畫質真的是銳不可當,尤其是 高iso部份,d3x的彩度都降低了!d3都還面不改色 真的太厲害了!看來 d3真的很值得!
這個部分不是要證明 AF-S 24-70mm F2.8G有多強,
只是為了配合AF-S 50mm F1.4加入AF-S 24-70mm F2.8作其他3隻定焦鏡陪襯,
大概新一代NIKON變焦鏡的表現在何種程度, 至於其他焦段是否能有同樣表現可能還要做測試,
但是整體來說, AF-S 24-70mm F2.8G "好用"是無庸置疑的, 且大光圈定焦鏡本非著重於"銳利度",
因此此次只針對解像度做測試, 對其他定焦鏡本身的使用目誤導的可能性, 這部分可能要再檢討,
若再加入點光源測試, 耀光, 或許感受可能又不同也不一定.
在一開始的ISO測試方面, 從ISO 100或ISO 200時即可分辨出兩部機型在色彩飽和度上,
原廠的預設值不同, 色彩飽和度的差距到ISO 6400都繼續維持, 比較訝異的是D3X與D3 ISO的差異
在細節與色彩飽和度, 沒有預想的"有很大落差", 到ISO 6400似乎還在伯仲間.
鑄劍師 wrote:
D3色階好像有比較少
但是相對比較利
我覺得曲線拉一下就把價差幹掉了@@
D3在"色彩飽和度與對比"原廠的預設值就比D3X高, 應用領域方面, D3的應用領域在新聞,
為減少在電腦上處理的時間, 因此講求的是快速出圖,
與D3X講求素材性的機種, 為了提升事後在電腦上處理的寬容度,
以趨近於"實際情形"的色彩飽和度記錄後, 回到電腦前再繼續處理的目的不同,
例如:
從日本人的測試借幾張照片, 非本人測試,

D3_14bit ISO200

D3X_14bit ISO100

H3D_16bit ISO50
簡單的說就是下方趨近黑色部分, 以EIZO 24吋的螢幕來看, D3可以辨識到在英文字target位置
但是後面幾乎是全黑, 但D3X全解開, 而H3D的就不用多說, 全解開,
這種差異是無法利用拉曲線打平, 因為沒有記錄到的東西, 不會無中生有,
就是要記錄極細微的差異, 因此會有同樣講求素材性的機種H3D(II)的出現,
也有影像工作者願意投資上百萬的資金, 追求極致的影像品質, D3X雖無法H3D相較,
但那樣的差異可以體會NIKON 為D3X趨近中片幅畫質的努力,
這種情形與當初CANON 1Ds MKII, 5D的情形一樣, 依使用目的不同,
當初1Ds MKII 通常為STUDIO用, 也是講求的是素材性, 而5D應用領域較不侷限,
相對來說, 5D原廠預設的色彩飽和度偏高, 色彩飽和度與對比這兩項的數值很直接的牽涉到所謂銳利度的感受,
D3X提高彩度與對比可調成與D3一樣的討喜發色"畫質", 反之就比較困難, 因為沒有紀錄到的細節, 無法利用
降低彩度或對比達成, (顏色方面可以類似, 但畫質不同)
(以上部分 會重新加在第一頁)
另一點是, 各機種還是以各自的預設畫素拍攝為佳,
D3在放大到2450萬後, 顆粒感較重, 也放大雜訊,
guesswho461 wrote:
這篇是翻譯文嗎?文...(恕刪)
這是每次發文都會被問的問題,
該檢討一下我的中文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