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terfoldbeer wrote:
湯姆龍70-180 F2.8出Z卡口(恕刪)
我也在等湯姆龍的鏡頭, 聽說好像有難處所以暫未打算出, 忘了
但看到有那個超薄E>Z接環, 我覺得應該沒有多難......
Hayashi-Kiyoshi wrote:
若有冒犯你還先説聲不...(恕刪)
小金井 wrote:
yang stephen舉的圖片例子, 我覺得新鏡在同環境、條件、後製下也能達到近似甚或一樣效果
rgbff wrote:
我看Zeiss的鏡頭...(恕刪)
jenhoxen wrote:
如果把鏡頭的[平]或[立體],和相機的[動態區域]乃至修圖的[亮暗部調整]做聯想,理解或許沒那麼難。
修圖時當原始檔反差過大,是不是要抑制亮部、推高暗部?做過這個動作,不就等於把原本差分佈在較多階的明暗/細節壓在較少格的區間中呈現→看起來是不是比原圖更"平"?
樓上剛好出現一張近乎"perfect"的示範照,看起來不就是很平嗎[笑]
gregt wrote:
話說之前發過一篇比較文 Otus vs 50 1.8d
https://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248&t=3756187
我覺得亮暗部上是可以看出些差別的 當然畫質的差異也有
前提都是相機jpg直出的狀況下
立體感從對比的角度來看的確是有差異
但現在照片基本上都會後製的狀況下 差異的確是微乎其微了......
有時間再來比一下1.8s 跟 ot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