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hung wrote:
最近最夯的應該是Canon...(恕刪)
要理解產品設計問題,是要考量功能與組裝要求。
SLR的外型是哪時候開始有重大變化?
主要是在自動對焦時代變形最大!
F4

光看先前機身外型變化幅度就沒有那樣大

是為何要變擁腫?
第一個主要是自動對焦引入,電力系統變得非常重要,先前就算沒電也都可以拍攝,但對於自動對焦系統,沒電就完蛋,比手動鏡頭還糟糕。
因此大部分後來相機電池就變成在握持部位置,這個也是握持部存在一個重要理由。
既使是LEICA M


就NIKON DF算是針對一些用戶要求會大賣,但推出之後銷售成績又差,只是推給NIKON這不是我們要的,或著價位太高!


其實在於用戶沒有認清幾個問題,這是一台DSLR而不是底片機,DSLR除了需要感光元件與LCD之外,還要考量散熱空間,更重要是這是一台自動對焦的DSLR。
真正可以落實是像LEICA M-d,手動鏡系統,加上去除lcd,可以說是最靠近系統底片機外型狀態

雖說nikon z去除反光鏡空間與ovf,但是本身基本問題並沒有解決,最多也就是leica sl型態,

而且最重要是那些說外型ok就買,往往一句話太貴就打掉,真的只是在乎外型,早就去買leica m或fuji


diffusionless wrote:
要理解產品設計問題...(恕刪)
感謝D大的開示

其實Df剛出我就買, 不知不覺也五年多了.
一直在期待下一代的Df,
如果像Leica一樣沒有LCD, 手動對焦, 小弟還是會買單的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