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上社大的入門班,老師問大家有幾個人是用RAW檔拍攝的,結果
班上的阿伯阿嬸只有一個人舉手,除了美學技巧的先天限制不談,電
腦軟體的操作應該也是困死我們這些老頭的理由之一.
那{為什麼要拍RAW檔呢?},坊間書籍或是估狗大概會告訴我們:保留
更多細節(未受壓縮性破壞),所以有較好的後製寬容度等等. 記得第一
次買入D80+A16時,會覺得{啊!怎麼拍起來都不驚艷??好清淡?),不過
後來才感受到RAW檔又稱{數位底片}的原因,畢竟相機的測光系統並不是
萬能,環境的複雜度也往往不是我們能夠控制,而最最重要的是對於照片
氣氛的掌握程度,所以我們難免需要在RAW檔處理時改個WB,加減EV,換個色調
或是對比等等.我自己是比較相信攝影是{拿相機來做畫}的說法,
想好主題,決定框架,站好透視方向然後舖上顏色.
可以參考看看這篇:
GF5分享,「創意濾鏡」一起拍出自己的攝影風格吧!
可以看到多數人的回應都是樓主拍得真好(這才是重點,好的構思已經決定了結果的九成),
而不是後製的真巧.我自己帶單眼出門時會拍RAW檔,但是如果是帶M4/3時,
我還真的只有拍JPEG,因為我已經在螢幕上先確認過預拍呈現的效果了.
隔壁也有一棟成屋在討論"D80與D5100(D7000)的PK",我自己也有這幾台相機,
很難說各有優缺點.感光元素的不同,鏡頭特性的不同都在在會影響相片的風格,
我們總不能每次都背個兩三台機身出去吧?

是讓新的機器很快就超越了前幾代,所以常常會聽到N家產品以下犯上的說法.
所以雖然像D5100只是台入門機,但是解析力與純淨度都比D80好太多了,因此
我還是就多買了台D5100,至於剩下的差異就只能交給後製去彌補了.
用相機這麼多年,深深感受到,不論是再好的設備,如果你不願意在凌晨4,5點
爬出溫暖的被窩,晚上7點餓著肚子來拍照,那麼就真的是用最好的後製也給不
了你一張有感覺的相片.就像釣魚一樣,拍照往往需要等待,等時間,等光影,等
機會,至於像樓主的攝影眼或是美感,就只能看天賦啦!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