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

我的D90,我的攝影眼

我的D90也用三年多了
50mm f1.8D
35mm f1.8G
T124
SIGMA 17-70mm HSM
SIGMA 18-200mm

上山下海,很耐操的機子!讚~~~

零下8度C wrote:
雖然D90從08年出產至今已經有4年的時間


但它的穩定與紮實的機身讓我感到非常安心


許多朋友問我買相機是否直接攻頂全幅機種可以省下不少冤枉錢


但我卻不這麼覺得,每個人的財力都不一樣


若有資金可以上全幅當然很好,但是如何將你手邊的器材發揮最大的用途才是最重要的課題


樓主說的好~


推~非常有趣的樓01浮世錄,加油!讓我們繼續看下去XD

GOOD

零下8度C wrote:
自從開始攝影已經兩年...(恕刪)



拍得真不錯,看來自己該檢討了,哈哈。
敢問大大第四張美圖是在哪拍攝的,大大願意分享好點嗎

零下8度C wrote:
如何將你手邊的器材發揮最大的用途才是最重要的課題...(恕刪)

這年頭有醬想法的人真的不多,也很高興有人跟我有相同的看法~
加個分喔~


有哪家婚紗公司不後製

後製如果可讓圖片增加一些美感進去,有何不可??
更何況樓主都說有一點點後製了!!!


拍的很棒~至少比那些嘴砲王強!!
我也是嘴砲等級的,先自首. 樓主是真的拍得很好...重點完全不是後製.

以前上社大的入門班,老師問大家有幾個人是用RAW檔拍攝的,結果
班上的阿伯阿嬸只有一個人舉手,除了美學技巧的先天限制不談,電
腦軟體的操作應該也是困死我們這些老頭的理由之一.

那{為什麼要拍RAW檔呢?},坊間書籍或是估狗大概會告訴我們:保留
更多細節(未受壓縮性破壞),所以有較好的後製寬容度等等. 記得第一
次買入D80+A16時,會覺得{啊!怎麼拍起來都不驚艷??好清淡?),不過
後來才感受到RAW檔又稱{數位底片}的原因,畢竟相機的測光系統並不是
萬能,環境的複雜度也往往不是我們能夠控制,而最最重要的是對於照片
氣氛的掌握程度,所以我們難免需要在RAW檔處理時改個WB,加減EV,換個色調
或是對比等等.我自己是比較相信攝影是{拿相機來做畫}的說法,
想好主題,決定框架,站好透視方向然後舖上顏色.

可以參考看看這篇:
GF5分享,「創意濾鏡」一起拍出自己的攝影風格吧!
可以看到多數人的回應都是樓主拍得真好(這才是重點,好的構思已經決定了結果的九成),
而不是後製的真巧.我自己帶單眼出門時會拍RAW檔,但是如果是帶M4/3時,
我還真的只有拍JPEG,因為我已經在螢幕上先確認過預拍呈現的效果了.

隔壁也有一棟成屋在討論"D80與D5100(D7000)的PK",我自己也有這幾台相機,
很難說各有優缺點.感光元素的不同,鏡頭特性的不同都在在會影響相片的風格,
我們總不能每次都背個兩三台機身出去吧?不過數位時代的進步之快,實在
是讓新的機器很快就超越了前幾代,所以常常會聽到N家產品以下犯上的說法.
所以雖然像D5100只是台入門機,但是解析力與純淨度都比D80好太多了,因此
我還是就多買了台D5100,至於剩下的差異就只能交給後製去彌補了.

用相機這麼多年,深深感受到,不論是再好的設備,如果你不願意在凌晨4,5點
爬出溫暖的被窩,晚上7點餓著肚子來拍照,那麼就真的是用最好的後製也給不
了你一張有感覺的相片.就像釣魚一樣,拍照往往需要等待,等時間,等光影,等
機會,至於像樓主的攝影眼或是美感,就只能看天賦啦!



lookscottlee wrote:
許多朋友問我買相機是否直接攻頂全幅機種可以省下不少冤枉錢

但我卻不這麼覺得,每個人的財力都不一樣

若有資金可以上全幅當然很好,但是如何將你手邊的器材發揮最大的用途才是最重要的課題



小弟在下我正在幫我的 D7000 物色第二個鏡頭(第一個鏡頭也是 18-105 kit),
在 01 上爬文爬到在 "先換全幅機" 與 "投資 DX 鏡頭" 之間猶豫不決,
樓主的這段話,有如當頭棒喝 !
拍的真好!我的組合跟您好像 D90+18-200+35/1.8+T116 ...XD


  • 1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2)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