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m Yu wrote:
roachc兄說的真是詳細,但是如果不是以純 Nikon CLS 來控制所有的離閃,
很多因素會迫使這些純 CLS 控制的改變,是吧!?
是的!這就是「相容性」!
我僅是單純就 CLS 的控制方式作簡要介紹,
以便瞭解副廠跟原廠 CLS 的相容性到底有多少?
Sam Yu wrote:
所以我提到的距離誤判的問題會存在於使用KING或是閃燈延長線的時候。
如果是原廠閃燈延長線,
應該沒有『距離誤判』的問題,
CLS 遙控方式也是沒有『距離誤判』的問題,
因為透過延長線(紅外線指令光)送出指令讓外閃發出預閃以便測光,
TTL 是以實際照射在主體上的預閃來計算,
就跟跳燈一樣,根本不管光路的距離是多少!
Sam Yu wrote:
話說回來,這些誤判、差異....真要是這麼計較,我想使用者應該會比較偏向使用M模式來操控閃燈。

這就是副廠的「TTL 功能相容性」,
如果不計較「相容性」,
當然就可以使用副廠。
甚至如果認為不需要 TTL 功能,
或認為太貴不值得買,
例如我自己,最便宜的 M 模式設備即可:

最便宜的 二對四 遙控觸發器,恰好三張小朋友,有效距離 80米:
(發射器會買兩個是因為可以當備用)

四支 YN-560 搭配上述遙控器,7.2張小朋友:
(近距離時用原廠 SB-800 & SB-600 作 CLS 遙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