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

DxOMark 發表Nikon D800 的評分 NIKON D800技壓群機 榮登冠軍

用D200當隨身機也有3年了.終於有理由換機了
但雙機一塊帶出門也是不錯的選則.趕緊存錢
NIKON D4 以後還會有 D4s, D4x 等升級版! 所以機皇的等級還是不容挑戰!!!


elvisbar wrote:
比較有意思的...還是樓上一些Canon用家的反應
好像在這裡講D800好,就是在罵5D3差?
然後黃鼠狼假慈悲地跑來幫D4平反?
有趣至極!


這裡的網路生態就是這樣. 辛辛苦苦買到5D3, 然後一出來看到別家的同級機子有著更強的能力, 當場就有低人一等的感覺. 要說嘴要自嗨也沒辦法! 只好出來酸D800.
Sony Nex-3, Voigtlander Bessa R2A, Nikon FM2
hcy101 wrote:
2012-03-25 02:28 by hcy101
現在增加動態範圍最快還是靠HDR...現在機身都內建了...


OMG...... 這........ 這...........

好像沒有很瞭解 DR 的重要性? 和實際的使用時機?

相機內 HDR?
有兩種情況
1. 多張相片不同曝光下合成 ( 沒記錯那是要拍 jpg 檔才能合成的 hdr )
2. 直接單張相片, 用相機內的功能產生, 那不是先要建立在相機本身的良好 DR 才能有更好的效果?

必須小心 1, 這是多張的 jpg 合成!! (一般是三張)
你拍在動的東西或人, 用這個方式拍 HDR 我看... 你能拍出沒問題的相片, 大概是神了
另一方面, 三張jpg的相機內合成, 只求方便, 和廠商提供了一個方便一下的功能...
要良好HDR效果, 要畫質, 請拍三張 RAW 回去電腦裡跑吧!
懂得用software的話, 效果絕對好到嚇你一跳!


2. 單張下, 沒有良好的 DR, 那 HDR 個啥耶, 另外想要畫質, 就乖乖回電腦裡調吧!! =..=
機內 HDR 只求個方便


別跟我說原來你不明白 HDR 的原理哦.....

DR 的重要性,實用性, 使用性.. 絕不低於高 iso.. 的

ching43202 wrote:
"大陸隨便一個人發文...(恕刪)


你都能相信google出來的東西
那專業網站的科學測量指出d800的感光元件
比d4分數還要高分卻不能接受?
這是信者恆信的理論嗎?

就看最近拍出來的照片來看d800
有著高iso不錯的能力
亦有著低iso時變態般的細節
jessel wrote:
你貼得連結 你所謂...(恕刪)


這下子你有去查Thom Hogan是誰.

連自家Nikon系統的攝影師 說的話你也要 "說嘴"?

如果是其他家系統的攝影師, 你的 "也不過是", "大陸", "隨便一個人", "你就100%相信", "說嘴" 更上不了抬面給你 "說嘴"!

這些情緒上的字 最好少用 無助討論.



DXOMARK 可不可信 是很多人討論已久的問題.

請上 DPREVIEW FORUM 查一查.

如同有人要看 DPREVIEW 圖 也有人要看 IMAGING-RESOURCE 圖 各有利弊.

又如同各家出的鏡頭 MTF 都用科學的方法去測量 但系統不同, SENSOR不同, PROCESSOR 不同; 各自的 FANS 都不相信別家的結果.

你應該知道ISO 的故事吧! 之前也是各家有各家的科學的方法去測量!

如果今天又有一家 XXX 用他自定的標準的程序 也用科學的方法去測量 但得到不同結果 - 你要相信誰?

比誰比較會抹, 誰抹得好看, 誰的發色好, 誰的高ISO RAW 好... 這些個人因素更多了.

也因如此 CANON FAN 愛 CANON 發色, NIKON FAN 愛 NIKON 發色.

大家眼睛不同, 不是嗎?

有幾家在 ISO 100 NOISE OFF 之下 RAW 已經抺下去了.

這些可用科學的方法去測量嗎?

更有很多PROFESSIONAL SPORTS 攝影師 全程比賽 ~1000 JPEG PHOTOS 而不用RAW. 立即上新聞. 其他直拍JPEG 的人也不少. DXOMARK 在 SPORTS 項目 更要測 JPEG 才是. 而 NIKON 直拍 JPEG 如何, 大家應心中有數.


DXOMARK 看是要看, 只是我建議還要看圖 - JPEG 和 RAW 而且多看幾家.

你相機的PHOTOS 還是最後要用你的眼睛看. 順眼最重要, 不是嗎?


Thom Hogan的文章我每天都在看, 所以我蛮确定那篇新华网的翻译(或是剽窃)是从这里出来的:

http://bythom.com/2010%20Nikon%20News.htm

以下原文:

==
DxO Hysteria
Nov 7 (commentary)--Now that DxOmark has "rated" the Pentax K-5 and Nikon D7000, the nutty interpretations and spirited discussions have begun in earnest. But let me introduce a completely different idea: I don't care what DxO's number is. It's meaningless to me, and probably should be meaningless to you.

No one--not even DxO--has ever given me a seriously considered argument of how their single number summary applies to my shooting. I regularly shoot with cameras that have numbers ranging from a low of 47 to a high of 88 on the DxOmark scale. Do I care? Not really. Are my photos with the camera that scores a 47 terrible and my photos with the camera that scores an 88 great? No, it doesn't work that way. Not even close.

DxOmark's numbering scale is 100% arbitrary. You could use the same underlying data to come up with another scale, which would produce "different" results (i.e. cameras would move relative to one another). But worse, some of the underlying data itself is open to debate. The "dynamic range" (DR) test, for example, I believe defines DR as full well to SN Ratio=1, all derived from a single step wedge test. This doesn't reflect how I use a camera and says nothing about the character of the noise itself.

Don't get me wrong. I've long said that every serious photographer should measure his camera, understand how it produces images, and come up with a strategy for optimizing their shooting using that camera. What I fail to see is how the DxOmark overall number gives me any useful information or method to do just that. Some (and I emphasize some) of their underlying measurements are indeed useful in understanding how a camera captures data from a scene, but you still need to understand what those tests are measuring and how they might apply to your shooting.
==

如果你有仔细读对 Thom Hogan 的这段意思的话,你会发现他在说DxO没根据实验做出的評分没意义. 比方说某系机在sports得47分,这47分就没有实验可以支持为何是47分,所以没意义. 所以D800的95分当然也是没什么意义. D800的評分高於D4就比較好嗎? 當然不一定.

但这不是DxO全部的数字都没意义. 比方说DxO里面可用ISO值是定义在SNR=30dB时对应的ISO值,这个就是有实验根据的数值. 同时你也要正确读懂DxO的实验数据之后,才能帮你做出正确的判断. 比方说print时可用iso值是来自于screen(raw档)每缩图1/2就+3dB而来, 这3dB就见仁见智. 有的人觉得合理,有的人觉得太草率. 你必须要先找到DxO的实验数值,然后才能判断据此衍生出来的推测数值究竟合不合理.
chengchenchien wrote:
Thom Hogan...(恕刪)


感謝chengchenchien大轉PO Thom Hogan的原文
小弟整段閱讀完後,或許與大大體會到的不盡相同
但是,相同的文章不同人會有不同的體會相信也是正常的事

小弟得到的體會簡單來說有以下幾個:
1. Thom Hogan認為:對他個人來說DxO的數據並沒有意義,因為DxO並沒有告訴大家這些測試數據該如何應用於現實拍攝中。(這一點,小弟有一半認同!)
2. 作品的好壞與DxO測試數據高低沒有直接關係。 (小弟簡單理解為:拿部小DC所拍不見得會比DSLR要差)
3. 儘管有的測試方法與數據是有爭議的,但Thom Hogan仍認同其中一些的數據,但前提是:您必須搞懂這些數據是怎麼來的~(這一點,小弟覺得Thom Hogan並沒有解釋得很清楚!)


對於Thom Hogan的這段文章,小弟大部分還算認同~
對於DxO評測的可信度也不會懷疑!
至於其他來自網路對DxO數據的爭論
其主張大多來自本身既定的立場(也就是說如果自己的機子被評高分就說DxO好,評低分就說DxO爛~)
動機不純,內容自然也就不足以信了!

各位在發言之前,也不妨停個幾秒
先想想...您的立場是甚麼?





ching43202 wrote:
這下子你有去查Tho...(恕刪)


那我改為"外國隨便一個人"好了

這樣有比較高興嗎??

有圖有真相

D7000 DR己經算廣了

可是下面那隻鴨子黑色細節不夠,白色的地方又過曝

跟肉眼用望遠鏡看到的細節還差很遠

要是DR再廣一點就好了


Flickr 上 vchenkosheDSC_1525
真是不敢相信....
同一個世代同一年出兩個機型
低像素密度的D4竟然輸給D800....
D4那塊CMOS的各項性能指標要跟D800打平甚至超過應該都是輕而易舉的吧?
NIKON是在搞笑嗎?
既然D800這麼不可思議的強大,連貴上幾倍的D4都打趴的話
那高價的5D3我買不下去,現在要改買D800了
麻煩管妹幫我把ID改成"24G"謝謝~

elvisbar wrote:
感謝chengche...(恕刪)


二位大大(57,58) 對一篇短文會有不太同的體會是正常的, 就如小弟說的對相片會有不太同的看法也是正常的, 十人也許有十種看法; 因此DXOMARK 的結果是代表誰的看法昵?

大家都明白 這不是把一杯水用科學方法用ML量成體積, 而是把太多變異的圖相只用一個 (三個) 數字表逹出來. 另外這三項的比例如何換成一個數字? 這也科學嗎? 小弟一年50,000 相片 有40,000 是照 SPORTS, 對我來說 高ISO 的 SPORTS 要 佔80% 為佳. 因此如何一個數字可代表不同人的需求? 再細分下去 其他三項數字也不能完全代表他自己項目的含意.

小弟是O家, 深知在 SPORTS 的不足, 是不用DXOMARK 也知的 FACT. 因此想等一台上市的全幅. 只是D800 有些失望, D700 又沒有CROP 的優勢, D4 不是人人都玩得起. 也許會有D4下放的D700S. (M)4/3 是不會放手的, 人總是會老, 輕便又不失畫質為首考. EM5 目前 SURPISE 很多人, 但還不太適合 用在 SPORTS. 所以……

重點是 你要的相機是什麼? DXOMARK 只是SENSOR的RAW的參考, “但前提是:您必須搞懂這些數據是怎麼來的”. 可是你有那時間和知識去完全搞懂所有的公式而取對你重要的? 況且也不是只買那一片SENSOR 的 RAW, 還有太多其他考量, 不是嗎?

千萬不要 “自己的機子被評高分就說DxO好,評低分就說DxO爛”, 而是要為了買”未來機子” 把DXOMARK 和 其他各大 REVIEW 用來參考. 只是DXOMARK 在大大心中佔多大比例, 對小弟而言 10%. 在此發文是希望不熟 DXOMARK 的人 可用但不要誤用其數據.
  • 10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0)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