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弟這幾天剛進 70-300VR看到這支的規格, 倒是蠻有興趣對於小黑六的高價位, 且長焦在使用習慣上沒有那麼常用入手價錢便宜的 70-300VR, 反而覺得如果不常用也還好的感覺還未入手 70-300VR 之前, 猜想著是不是 N 家來補這個規格進來沒想到~ 就看到這篇如果 70-200VR 能對焦更快、內變焦系統, 防滴防塵, 價錢壓在 4 萬左右我想小弟會更有興趣補齊這支
jenhoxen wrote:D兄,您還不接受小弟...(恕刪) jenhoxen 兄:個人還是覺得:現在只是兔子跑在前面,並不是烏龜喜歡當跟屁蟲。NIKON很早就有80-200 F4.5焦段只是算專業等級,後面CANON跟上也發表80-200 F4,接著NIKON也發表同樣,接著後面變為一個專業級80-200 F2.8,另外一個由75-150/3.5 定位平價版延伸過來的70-210 F4。只不過,後面CANON轉成70-200 F4L中階L鏡頭等級,但NIKON後頭就沒有更新。與其說看NIKON再跟著CANON走,不如說NIKON在這些年技術,背景與市場各方面是一直在變化,這方面CANON對於市場掌握佈局與技術能力發展比較快,看起來就像NIKON跟著CANON在走。像是AF鏡頭鏡群少掉恨多過去手動鏡頭有的規格,因為攝影市場與世界各方面都一直在改變,在過去推出費力設計鏡頭,經典結構可以撐很多年,有足夠時間可以慢慢去考量,市場需求數目與花樣也沒那麼多。接者半導體進入電子領域,接著自動測光 自動對焦,電子快門等各方面一個個來,NIKON本身生產與研發等步調各方面可是深受考驗,加上在自動對焦喪失大半市場,而緊接進入DSLR,自動對焦機制又不斷再修正演進,鏡頭研發需要製造技術演變等方面一起配合。其實像是過去24/2 28/2 35/1.4等廣角大光圈,到AF卻只有28/1.4 35/2!這是後面非球面鏡片技術從精研慢慢轉變到複合,到最後高精密模造非球面等才具有較高量產能力,這些加工技術是需要人力與時間成長,這個過去NIKON也常被批產能不足的問題,現今仍然存在!歷史演進方向是產品區分越來越細份!原本幾顆定焦鏡群就足夠,但後面開始電影工業需求,而推動變焦鏡頭設計與研發量產,在接著竟片與光學設計能力增進,也開始做出更大光圈定焦或變焦。PC鏡頭本來就是少數建築比較有機會使用,大多也是用廣角居多,漸漸一些模型或其他需要特寫微距等用戶群出現,而越廣角PC鏡頭本身要設計與製造又不是一件簡單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