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

[轉貼]D7000 國外第一手測試 (包含錄影)

diffusionless wrote:
syshiu兄:您的...(恕刪)

越扯扯遠~

你這帖簡言之就是告訴大家 CANON 機身也可以支援 NIKON 老鏡,既然都不能電測,為何不選 CANON ( F -> EOS )?
這....你乾脆說接個含合焦晶片轉接環連 N 1755 都可以用在 CANON 上好了,這....邏輯上說的通嗎? 捨本逐末、捨近求遠,你覺得這邏輯OK?

你的總結....我更傻眼~
請不要把我歸類在所謂「當習慣一路過來跟隨廠商腳步,在旁苦苦哀怨等候時候,請回想當初為何要如此作!」
不知何以歸納出如此令我噴飯的結論,可能你的意思是想表達很多人死守著某家、品牌忠誠度夠高,但是這頂帽子請給別人戴,我一向不相這種鬼東西,無聊之至~

你要談下放程度與 NIKON 行銷策略運用請便,但這真的是另一套議題,別扯遠了,話題一放是很難收回來低~
syshiu wrote:
客不客觀就跟電視上政論節目一樣,你不會認輸我也不會讓步,醬抬槓下去會有交集我看也見鬼~


反過來說,其實也是你爽就好,那我還真是不知道你跳進來辯個什麼勁的,既然知道”你的堅持就跟我的原則一樣,老實說各自有其說法”,那你當初又何必跳進來跟我辯這玩意?

D-TTL 跟機身馬達就是跟AI測光最相近的東西,我不知道拿老尼過去的發展來看待未來的發展有什麼不客觀的立場,如果D-TTL不能當借鏡,你D7K上發生的事實又如何能推測未來?

還是說老尼在D7K上用了AI測光就代表未來會延續?

D-TTL跟TTL也一直都不是什麼高深技術啊,這玩意都可以被拿掉了,AI測光為何不能走向死路?WHY NOT? 這又不是什麼不可取代的玩意?!

套用你的話,Anyway,你爽就好~
peter16666 wrote:
http://chi...(恕刪)


請問什麼時候上市.....
Shiejr wrote:


說點無關的例子
大家都知道當年的次世代主機大戰
可以說是兩大陣營的比拼
SEGA和SONY
但是相對於向下支援的PS系列
汰舊換新快速而且世代間毫無支援的SS, DC
是不是很快的就在市場上消失了呢
當然這牽扯到很多理由
但是當年買SEGA, SS, DC的人真的只有一個x字可以說呢
...(恕刪)


這個例子並不太好
CONSOLE機來說 軟體的內容比硬體的規格佔有比較大的決定性 (PS的規格並不是最強的)
嚴格來說N64跟SS的銷售量就已經遠遠不如PS
往前回溯 在S社的FF7從PS發表後 這三台主機的銷售量就已經有很大差距
並非因為PS2能支援PS而使SONY勝出
一堆無聊的討論 ,

當年NIKON說APS-C很夠沒必要推全幅時 ,

也是一堆人在靠說全幅是舊時代遺毒 ,

現在還不是把D700當成神 ,

我手上只有2顆所謂老鏡 ,

但是為了這兩顆只能靠馬達驅動的鏡頭 ,

D3100 之類的就完全不考慮了 .

每人的需要不同 ,

當年NIKON佛心不願放棄老接環造成大家多少都擁有一些老鏡 ,

現在對這些人負責並不過分 ..........
39點..51點.....有何功用??
我不懂???
純拍照需要這麼多點嗎
那是否追焦用還是測光???
謝謝
lin5a4072 wrote:
39點..51點.....(恕刪)


構圖。。

總不能每次都是中間對焦之後在移動機子構圖吧。

也許有人覺得1X點就夠用了,但有些人就覺得不夠用。

我本身也希望對焦點多一些,十字對焦變多也可以讓選擇性變高。
我一定是不會也不懂構圖
11點39點51點.... 我好像只知道越多越好...
可是真的再用的時候.... 感覺不出哪邊有問題

希望回台灣上課可以多學一些....
某些人多玩了一些3c的產品,就自許為達人了,凡事都是用砍掉重練的想法在做事,
什麼叫低階?就是能省則省嘛,性能不能太超過,就是這樣而已,定位問題,很難想
嗎?
  • 6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