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

對16-35還真是失望...

wood_0912 wrote:
16-35 F4 VR
老實說那個VR只是拿來坑消費者的行為罷了........
這焦段的VR頂到天手持錄影的時候能穩一點點...真的要認真拍都馬腳架或者穩定器。
就別說老尼最近的芭樂D-movie了......
VR多神讓他能100%降3級快門好了....
16/8=1/2s
35/8=1/6s
這兩種快門速度能拍嗎!?  
要拍人像,哪個MD能保證能半秒不動?
拍不會動的風景,上腳架吧.....誰跟你在高ISO,高ISO再強也不會比ISO-100強吧。

原來增加功能叫坑消費者
那你怎麼不說自動對焦也是坑消費者
手動也能對焦啊

最多能降三級快門
那高於最低快門就絕不會手振?
腳架那麼行 那套在所有鏡頭都能成立啊
廠商研究防手震根本就是騙錢

不想背個腳架 或不能用腳架的場所
VR總能派上用場吧
這支鏡頭都嫌重
背腳架難道就輕了?
cubird wrote:
是阿~18-35也是...(恕刪)

選不下去?
應該沒那麼糟啦
17-35 18-35都有
讓您猜猜






我的Flickr https://www.flickr.com/photos/hsu4886/al
wood_0912 wrote:
16-35 F4 V...(恕刪)




VR和廣角用途在拍人像?
這樣不就像微距其實不需要VR,因為大部分是拍攝物在動,但想想這個VR在其他方面還是很有用!


VR當然是針對在一些室內美術館或黃昏隨拍!

若是因為有腳架就萬事OK,那等出遠門或出國時候就曉得VR好用!


VR對廣角快門來說,雖然不是很重要,但是增加的是手持隨拍的成功率!
當您一堆人旅遊或旅程較趕時候,拿來時間架腳架!
victor hsu wrote:
原來增加功能叫坑消費...(恕刪)

其實如果專程去拍照時
真的如wood_0912兄最後一段所說的
腳架低ISO才是王道
不過您說的也對
有些場合不能用腳架VR還是有用的
只是幫助與畫質還是有限
不過有肯定是比沒有來的好
我的Flickr https://www.flickr.com/photos/hsu4886/al
把14~24, 17~35都出掉就是因為太大支, 本來想說16~35/4應該會小支一點比較好用, 結果多了vr只比24~70短一點點, 也就沒興趣了, 有人對它的價格失望, 我是對它的體積失望, S12~24繼續用.
hsu4886 wrote:
其實我這麼哈16-3...(恕刪)


我是從N跳C的玩家,第一隻入手變焦鏡就是16-35L II,星芒是不錯,但是抗耀光真的比N家的大三元鏡差蠻多的,N鍍膜真的是無敵

hsu4886 wrote:
其實在原廠技術裡Na...(恕刪)


nano除了抗耀光,還有增加鏡頭透光性,降低內部散射的功用
(使光線更直線直進,防止反射,只要在最關鍵的防反光鏡片上套用,就能讓反射率下降80%,有一些望遠會看到有2片)

nano的原因就是讓光線能以更直線的方式進入鏡頭內部

16mm-35mm就不用防手震? 關鍵是vr2有防腳震的功能!

vr2的動態模式,就跟sony dv/dc的防腳震功能一樣,只是大家的名稱不同

有看過xr520系列的都知道動態模式有多強大,這不是手定就能解決的問題
目前Nikon四支全幅超廣鏡頭來說, 18-35mm f3.5-4.5D的設計真的很輕巧. 連O家4/3的9-18mm, 號稱最輕的超廣角, 也沒輕多少, 相形之下, Nikon這支的設計就更高明. 但可惜的是這支在全幅上的邊角相當的糊, 即使是縮到f8.0或f11的邊角還是糊. 當然在實際拍照時不一定會造成大的困擾, 但對有些人喜歡用1:1看時就可以挑其缺點. 不過這支顯然是很受歡迎的鏡頭, 我幾年前買時定價只有四百多美金, 現在居然漲到六百多美金!

至於17-35mm f2.8D是老鏡皇, 它在f2.8時缺點不少, 整體軟, 邊角糊. 但縮到f4.0時就大有進步, 到了f5.6時可以說解析度毫無缺點, 糊的部份全不見了. 至於變形, Photozone只有APS的測試, 是2.3%, 但Ken Rockwell測試FF, 就高達4.0% (這是完全可能的, 因為到了邊緣, 桶狀彎曲就越厲害). 如果大家有這支接全幅, 就很容易看到它的變形. 所以相比之下, 16-35VR的變形表現並沒有特別差, 算是平均值吧! 17-35mm f2.8D這最大的缺點是第一代超音波鏡頭, 幾乎每一支到後來都會吱吱叫, 再過幾年就會自然死, 這是最另人擔心的.

至於14-24mm f2.8G則是幾乎不糊, f2.8時也許還可勉強挑邊角, 但到f4.0時就挑不出來了. 這點其實比Sony 16-35 ZA都強很多的, 後者到f5.6都還可看到一點邊角糊 (在FF下). 但是變形呢? 在14mm時Photozone在FF的測試仍然高達3.91%! 還有它不能接濾鏡, 看它這麼漂亮的前玉直接曝露在沙塵的外面, 真的蠻心疼的!

16-35mm VR當然我還沒用過, 但看它的測試其實還蠻合理. 變形跟上面的鏡頭都差不多, 邊角表現在14-24與17-35之間, 重量比17-35還輕一點, 也可加濾鏡, 又有VR, 所以從優點上來看, 它有前面幾支鏡頭無法同時擁有的優點. 當然價格當然是讓人覺得頗高, 台灣公司貨價格太誇張了, 但美國雖好一點, 價格也不低. 所以我個人感覺是, 這支還是值得擁有的, 只是價格的問題吧! 我想我這一, 兩年還是會留著17-35mm f2.8D繼續用, 但如果16-35VR以後價格降下來的話就可以進場了! (希望如此, 而不是越賣越貴! )
難道沒有人看出Nikon這幾年的市場策略很奇怪嗎?
和Canon產品線交錯出現的主動方是誰?
以前都說 Canon16-35/2.8的邊緣差到極點,如今看到Nikon16-35/4也沒見好到哪去。 。 。
14-24/2.8那一支確實很殺,但也是把雙刃劍。
這種鏡頭並非Canon做不了,而是要不要做。
Nikon做出來,無非是避開16-35/2.8的鋒芒。
最不可思議的是一支廣角鏡頭居然加上VR,這又是“避其鋒芒、另闢蹊徑”的做法,但是一支廣角鏡1秒的手持曝光真得很有意義嗎?
我曾經是Nikon D3用戶,絕非來炒作,純粹是個人感受。
前幾樓提出的廣角VR實用性...
有VR當然好
但若是這顆16-35 F4無VR賣28000~30000
和現在有VR的價錢
小弟寧可他無VR

16-35 F4這顆價錢區隔性有點不大對 再加一點錢就可上頂級的14-24
加少少的錢即可擁有17-35 F2.8
有這預算幹麻不上鏡皇...

看回來18-35mm f/3.5-4.5不到兩萬
雖廣角只到18 但在全幅上也很廣了
對於預算有限的 也許棄F4回頭找18-35mm也不錯...
另也有不到兩萬的SIGMA 15-30mm F3.5-4.5
跟光圈恆定F4比其實幾乎沒有差異

很喜歡17-40L 實在是L鏡的CP王
本來期待16-35 F4幹掉它的
很可惜 還是價位定的不漂亮阿~~
  • 7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7)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