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論器材,就是單純器材規格比較,國內外也多的是單純的規格比較網站,就讓規格來說話,不要牽扯到攝影技術部分,因為很容易引起筆戰,常見的例子如下
1. 高手拿低階機可以把菜鳥拿機皇鏡皇巴掉之類的說法...(但若是同一個人要挑器材,技術基準點不就是一樣嗎?)
2. 每每討論器材,總有人會說後面那個腦袋比較重要(這是實話,但是誰能評斷別人的頭?)
3. 沒有大光圈就不會拍(非也,大光圈只是給你一的需要大光圈時機的可用選擇,例如微光手持拍攝,沒有大光圈就只能依賴別的外部條件輔助吧!而有大光圈鏡頭的人相對時機也會縮光圈求畫質 or 深景深,不是只會一味用大光圈而已,用這去攻擊別人,並不厚道)
太多網路口水戰都是沒把基本規格比較與個人拍照技術分清楚而發生的,至於哪一家的產品,都有各自的 fans,彼此認同是ok的,但是捍衛自己愛好的品牌去攻擊別人實在不必要(你捍衛的那家公司會分紅給你嗎?)
個人小小見解,希望沒冒犯到任何人!
我是數位敗家子 !!
chl2528 wrote:
別以為這漩渦狀是啥好現象,那是鏡頭製作技術不足,或是省料省過了頭,在最大光圈時,中央和邊緣的成像素質不一所造成的,最好笑的是居然有人會認為這是好現象........
原來散景成像還和材料有關阿???是被電腦零組件荼毒太深?
鏡頭成像在設計時依目的不同 本來就是可以控制的
你要追求完美 用加工難度高的設計 自然成本提高
也可以提供高速但成像不那麼好的鏡頭
如同nikon可以做出成像較差的50mm f1.2
也可推出可與leica一較高下的58mm f1.2
端看設計的目的而已
而鏡頭的缺陷本來就是見仁見智的東西
因為攝影是藝術不是科學
成像的缺陷也不一定是缺陷了
famay wrote:
仔細評估
Canon 5d和5d2這兩台不可靠的機身
哪天工作時,反光鏡跳出來say hello不就死定
...(恕刪)
樓主總算冷靜下來了
我周遭用5D的朋友
相機在重要時刻罷工的例子不勝枚舉
1:朋友A去馬爾地夫蜜月時,
下飛機第一天反光鏡就噴了
不但打壞快門簾,還卡住接環,鏡頭拔不下來
2:朋友B去澎湖外拍時,也是一樣第一天反光鏡就噴了
也是打壞快門簾
3:朋友C在婚攝前兩天,熱靴掛點
許多使用5D的婚攝,應該都有類似經驗
所以幾乎都在5D2上市後購入
將5D做為備機
雖然我也會準備一台備機
但到現在還沒派上用場過
因為NIKON的機身
就是讓人有信賴感
定焦鏡弱一點又如何
關鍵時刻不出包才是真的吧
http://www.facebook.com/cj.liu1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