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seal55 wrote:添磚加瓦蓋大樓 分享(恕刪) 這是我一直想去,但又抽不出時間去的遺憾之一(另一就是航空展)。。。只能路邊拍拍了。。D7100 + AF24/2.8D,M模式 + Auto-ISO,AF-C9點輔助對焦,ISO100 + f/8.0 + 1/100。平均測光,+1級曝光補償。
『縱使烏雲蓋頂,上天總是安排那一抹陽光。』近日港情發展,相信大家也略有所聞,雖說不是所有人都喜歡政治,然而政治卻來找你!誰還是說政治不干自己的事?特發下圖舒發一下。。很多時候,『見圖發情』,莫過於此也。攝影本來就是一種情感舒發的過程和媒界。。還好,華人世界還有一處樂土叫做台灣。D7100 + Sigma 35/1.4 ART,M模式 + Auto-ISO,AF-C9點輔助對焦。平均測光,-0.7級曝光補償。這圖很好的解釋ISO、光圈和快門的關系,也是明白當中道理的極佳材料。話說,大家見我基本全部是手動模式+自動感光度的曝光組合,可能會有人問,這樣自動狀況下,還能夠『全面掌握操控權』嗎?我說,可以!只要你背熟曝光組合中ISO、光圈和快門的關系,然後就能在這個『自動』組合下能反過來完成『手動操作』。這圖我是先操作了光圈值(鏡頭的最佳解像力的水平),然後再提高快門值來把ISO壓到最低值。本來風景照是不需要那么高速的快門的。當然,同樣道理,在不需要太過高速度快門的情況下,可以收縮更多光圈把ISO值壓著同時又能夠正常曝光。再在死馬神鏡的加持下,誰還會質疑D7100的解像力呢?PS。Auto-ISO其實就是把當年膠卷年代讓人什是苦腦的『更換不同感光度膠卷』操作解決了,變成了全自動。
irontheone wrote: 要是發在綜合版,天下大神何其多?我自知技術有餘,而創作力不足,發在綜合區,不就自取不快嗎?...(恕刪) 我沒有像版上這麼多前輩們的攝影技術加上我的照片只是為了記錄生活而拍所以我很少把自己拍的照片發在相機版但非常謝謝你開了這個版讓我可以分享自己的照片
有些題材,是不太需要創意的,只需要四平八穩的把影像拍好就行。下圖是俄羅斯海軍光榮級瓦格良號巡洋艦訪問香港。也是百年俄國海軍的唯一一次訪港,作為軍迷,當然不能錯過。於是就有了香港維多利亞港+怡和大廈+中環IFC+交易廣場+摩天輪和瓦良格號的合照。由於當天天氣突變,烏雲蓋頂,所以唯有棄用長焦而選用50mm定焦,然後回家做二次構圖。因為50mm定焦可以有更大光圈來壓低感光度,雖然因為焦距過短而需要做二次裁圖,但是還是細節可以的。可能是一生人唯一一次的機會,雖不是最好的圖片也就安然接受了。這也帶出,在現場決定用什么鏡頭,很多時候,天氣不由人的苦惱。D7100 + Sigma 50/1.4 ART,M模式 + Auto-ISO,ISO160 + f/2.8 + 1/4000秒。(當日因為站在高處太大風,被迫使用那么高速的快門。)
『二八年華』Df + AF135/2 DC,M模式 + Auto-ISO,AF-C9點輔助對焦,ISO720 + f/2.8 + 1/640。平均測光,無曝光補償。無移焦設定,R=0。當時在斑馬線前等過馬路,見陽光什好,剛好望到遠處一陽光女孩,於是就拍下來了。
『我願攜你赴光明』這是我目前對老婆病情的心理寫照。希望能夠有人看得明白,也衷心希望老婆不要放棄。。這圖是我在某年正在走上行人天橋,還沒到頂之前,先是看見猛烈斜陽,然後看到一對老夫妻欄柵的攜手走著,於是量好太陽位置,就把這影像拍下來了。拍攝構圖時,的確如上面的心情湧上心頭。不過時間始終蹌促,所以設定參數上還是有所偏差了,並未做到最佳的畫面效果。D7100 + AF24/2.8D,M模式 + Auto-ISO,AF-C9點輔助對焦,ISO900 + f/16 + 1/2500,平均測光,-1.7級曝光補償。大家看到我這組參數錯在那裡了嗎?而我又為了更好更準更快的合焦,大家猜猜我對焦點在那裡了?其實,很多時候,重看照片,又或者把『失敗照片』公開,也有助自己改進的。這照片由發現、跟蹤、捕捉的時間很短促,而泥坑的好用之處就是——我從發現到構圖到更改對焦點到更改參數再到按快門,由此至終都是『眼睛不離觀景器』,其他品牌暫時還是比較難做得到或者做得到也是速度比較慢就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