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VR的功能如前面網友所講,當靠到很近時,效力其實很有限。
光圈全開1:1

MY ALBUM
說它好,也說說它的缺點
論畫質它是非常好的,但我卻仍賣了,因為實用上,它的光圈要對焦非常遠才會F2。8,
一般常用距離都在F3。3或更小,它的VR雖然號稱4級,但有開沒開感覺只差異一點點,
只要到了傍晚光線較弱時,以ISO400就會很不太夠,很容易晃。
要近拍達1:1時,離物體也非常靠近,並不比60MM好多少,要拍蟲也是難,用途性大減。
同時它為了VR及AFS,貴一大截外,也使體積大又重!攜帶使用不太方便,所以很多人仍愛舊AF版
D700發表時,博漢區的試用會是用D700+105VR,把玩了一下,
微距鏡吃光都很重,高ISO的可用度,可謂解放了這些微距鏡的性能,
(因為靠近放大時,等效光圈會縮到很小,同時震動會放大,二者效應加乘,要維持手持安全快門,吃光會很重)
coldfish wrote:
這顆是非常棒的鏡,銳...(恕刪)
拍昆蟲不管天氣光線如何,最好都是要打閃燈的,尤其是光圈越小越好因為想要爭取更多的景深,
要拍微聚尤其拍生態昆蟲類的就是這樣,有時候光圈16景深都還是很淺,根本不會用到個位數字的光圈的,
老實說要拍生態的昆蟲並不是難拍而是要非常非常非常的有耐心,就看每個人的喜好,而且VR常常是無用武之地,
有經驗的生態攝影者都知道,VR就算給你10級也沒用,因為就算你厲害道都不會手震,但是被攝物體會動阿,因為風的關係或是昆蟲移動的關係;
而且很多時候的對焦也不是手動對焦了,而是你大概對到一個清楚範圍之後,移動整組器材去對焦,俗稱的"人動對焦";
看到物體在焦點內趕快拍,但是成功率就看技術了,常拍生態攝影的朋友應該清楚了解我的敘述。
這也是為甚麼我說要非常的有耐心的原因,有時候蹲下來的姿勢已經很奇怪了,又要撐在那裏,累得要命;"人動對焦了半天"搞不好1.2分鐘內只能拍到1張被攝物體清楚的影像,那花的時間跟所得到的結果有時是不成比例的,就看每個人的接受程度了。
在生態攝影上105還是比60好用太多。105用在D3上面都還嫌不夠阿;最近很常用D3+跟朋友借的死馬150阿;
只可惜死馬150接上接寫環之後,D3機身判定有時會有狀況,但是畫質也不是蓋的喔。
使用閃燈才是最佳工具,不過專用閃燈就是貴了,而且光源也不自然了。
幸好,現在高ISO大幅進步,可以利用高ISO補足吃光的問題,同時光源也可較自然光,是一大利多。
105VR其實是有點監介,全幅下約等同於APS下用60,拍拍桌前小東西還可以,想拍遠一點的。。
完全不夠遠,而微距鏡若不靠近,基本上它就只是個105MM鏡,就完全沒有用到微距的功能。
使用70-180,都到了180端,工作距離都覺得不太夠,更何況是105MM,
我覺得如果想拍生態,花25000買105VR是不太合用的,因為生態的東西很少能離鏡頭的"頭"15CM內,
導致跟本無法發揮MICRO的功能,多幾千直上200F4MICRO,才是王道。
拍生態真的是要耐力與體力,一張好照片,可能是拍了十數張才好一張~
coldfish wrote:
200F4MICRO,才是王道。...(恕刪)
大大我到不認為200F4才是王道喔,因為拍生態微聚老實說要能手持是最好的至於200F4要手持著拍生態微聚老實說很困難哩,尤其是昆蟲,很多時候當你架好或是扛著腳架,蟲早就飛了或是也被嚇跑了,腳架是不太好用的喔...
至於您說的專業閃燈,老實說,也不是那麼需要,國內有一為很知名的生態攝影師自製的金牛角,就非常非常好用,甚至比R1C1還好用,全部自製的費用只要大概不到500元,有興趣可以在網路搜尋就可以找到喔,01之前也有人分享過。
還有您說不太可能會近到15公分內,也許大大比較沒有嘗試這樣使用喔(看過大大相簿,多以人像為主;很讚喔;也許105拍人像又是另一回事囉;小弟比較沒涉略人像),很多時候為了求得更大放大倍率,而接上微聚接寫環之後,就必須靠得更近更近,而且有很多小昆蟲整隻大小不到0.5公分甚至更小;不那麼近距離拍是根本拍不到好的放大倍率的喔,以上給各位參考。
rick0721 wrote:
國內有一為很知名的生態攝影師自製的金牛角...(恕刪)
是類似這樣的東西嗎??其實這樣的架子並不重,但是上了閃燈之後,手持的負擔會
加大不少...而r1c1整體來說還是比較輕一些,機動性也高.不過整體來說這組閃燈
架再加上自己改的球型雲台可打出變化較多的光線.這組閃燈架是仿照楔石改出來
的,上面還夾一隻小手電筒夜拍輔助對焦用,全是現成品


而200mm這鏡頭,確實大多時候都是上腳架拍攝.所以不比手持容易接近拍攝物
,初期我也幾乎是掛閃燈手持拍攝,但是有缺點 1光線不自然 2面對蝴蝶或蜻蜓時
有些個體身上有鱗粉或白粉時,打出來的光線不好看. 而像晚輩很要求細膩度,
幾乎是iso200~400間做選擇.到最後我還是認為自然光是最美的,而上腳架接
近蝴蝶或蜻蜓是有方法的,不過要練就是了~~~~~~晚輩還曾經用tokina魚眼
跟蜻蜓貼到3公分的距離.那種感覺真的很棒.......如有得罪也多包含........
附上晚輩的網址,裡頭幾乎是微距拍的照片.供參考看看
http://www.wretch.cc/blog/j640120
http://www.wretch.cc/blog/j640120
無俚頭 wrote:
是類似這樣的東西嗎?...(恕刪)
不是這種東西喔,大大可以參考本站有人張貼過文章,請看下列
請參考
有很多昆蟲都比蜻蜓跟蜘蛛體積更小,舉例來說:黑點捲葉象鼻蟲,長頸捲葉象鼻蟲,紹德鐵甲蟲.......太多太多..不勝枚舉喔,生態的世界不單單只有蜻蜓或是蜘蛛喔,而且光是蜘蛛又有很多體型也非常非常小的喔。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