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

apsc與全幅相同焦距(換算過後)感受卻不一樣?

沒想到我提出的這個問題竟然引發這麼多人討論,不愧是01!

其實我是從小DC->D70s-D200

但是途中有玩過一陣子FM跟Kodak14n+15~30這棵

當時覺得這種全幅的廣角透視感真的很讚

但是現在用D200+10~20後,就是怪怪的

那種魄力少了一點

但是我真的可以從照片分辨得出D200跟Kodak的片幅不同

Kodak若不是色散太嚴重與根本不能用的高iso還有慢到龜的速度

這真是一台好機子,比Fuji還要令人著迷



若是不談透視

光是廠商對於aps-c投注的心力來說(相較於135FF)

買FF就很值得了
會透過換算去得到"等效焦長",就是因為實體焦長並不相同

拿N家為例,aps*1.5得到等效於全片幅的"視角",但實體焦長則是固定不會變(就是你在DC鏡頭上看到那串)

aps的16mm可以變成等效24mm的"視角",也就是小感光元件只需要用到如此範圍內的成像

但是拿aps的16mm跟FF的24mm,成像是會有差異的

差異不是在"視角"、也不是在"景深"、也不是在"片幅"(沒有矛盾喔)



這種不同的"通透感",是根基於"實體焦長"的差異

用廣角其實並不很明顯,但如果拿標準焦段去比較

在35mm-100mm之間是很容易看到不同的

手邊用慣30-35鏡頭使用aps系統的,有機會拿個便宜底片機來感受一下所謂"標準鏡"的50mm

相信會有驚喜

30-35mm於aps,雖然視角換算是接近一眼視角

但跟50mm那種接近視覺經驗的焦長是不同的

(120的50mm更接近人眼經驗,是因為片幅更寬廣)



如果去把"焦長"的定義弄懂,然後實際在標準焦段比較aps與FF

應該能體會為什麼那麼多人著迷於全片幅

小弟認為廣角、景深其實都是其次,何況雜訊這種東西,電子技術會慢慢把它搞定的 : p
Aldebaran wrote:
會透過換算去得到"等...(恕刪)


如果要說"通透感"不同
那就進入了玄學的領域了不是?

實體焦常代表的意義到底是怎麼跟通透感扯上關係的
而且我怎麼看都覺得其實你在說透視感
(物體與物體之間的距離感)
再強調一次
透視感跟物距有關而不是焦距

或許是我不懂吧
還請大大趕快解釋實體焦長的意義
跟為何標準鏡為75mm的120片幅的50mm會最接近人眼視覺經驗喔
Horology wrote:
鏡頭用在APS上等效...(恕刪)

透視感和『拍攝距離』有關!
和『焦長』無關!

拿200mm站在房子的10米前拍房子,
和拿24mm也是站在10米前拍房子,
其實透視感是完全一樣的!
只是24mm的視角大,容納景物多!
再加上邊緣桶狀變形,因此有透視感不同的錯覺......
裁切成一樣視角,就可以發現是一樣的!

有時候我們覺得超廣角透視變形超明顯、張力強!
那是因為我們離被攝物非常近的關係!
如果拿中望遠鏡頭,是無法離這麼近拍攝的!
因此,取得一樣視角畫面的情況下,確實廣角鏡透視感比望遠鏡強!
那是因為拍攝距離不同!
金牌屁蔥
isdera wrote:
透視感和『拍攝距離』...(恕刪)


回到原主題,其實我原先想表達的是"景深"的不同,而不是"透視感"。看了後來多位朋友的分析我想這部分是應該要更正的

APS跟FF有什麼不同? 用同一顆鏡頭接在不同的機身,在APS上要換算等效焦段,焦段會變長,因此想要同樣的構圖需要離被攝物更遠,因此景深效果會變不明顯 ; 想要同樣的焦段則必須用不同的鏡頭,APS上必須用較短的焦段換算後才會跟FF上相近,因此雖然不需要拉長與被攝物之間的距離,但因鏡頭本身的焦段較短,因此景深效果也是變得不明顯
我的相簿 http://www.flickr.com/photos/calatravayang
Horology wrote:
回到原主題,其實我原...(恕刪)

同意,

但是景深的學問有太多參考資料可以參考,利用換算不管是APSC或是FF都可以簡單求出景深範圍,

而"通透感"卻很難形容

這種在底片上有的 跑到CCD上卻消失的東西 如何找回來

我猜測"透視感"是攝影學中一個專有名詞,所以許多前輩都可以有理論支撐來辯解

但是"通透感"是業餘的名詞吧 所以大家才得不到共識

我認為 Aldebaran 討論的敘述 跟我所見的相當類似

snd200x既然覺得 Aldebaran是在說透視感

我猜測物距的多寡就是決定 照片是否會"吸人"的重要因素 (有通透感的照片的確會有種可以穿透的感覺)

所以環境中物距差異很大的情況下 例如




其中樹槓的部份如果是淺色會更棒

同一邊的情況下每棵樹的遠近都不同 樹葉更是越遠物距越大

此種類型的照片 物距差異大 就可以表現強烈的"通透感"??

是否有人可以提共底片或是FF拍攝的類似照片來推崇"通透感"的存在?


關於透視感的討論
可以參考這一篇

很多攝影同好討論的"透視感"是心理層面的感覺..較為抽象..沒有明確的定義
而不是物理學上的"透視"
現在01神壇都不用正名了? 一堆神來神去的文章不管~雙重標準!不曾認真~所以不會輸
大叔教室 wrote:
不知各位有無跟我一樣...(恕刪)


參考一下
節錄自capa2006鏡頭年鑑


大叔教室 wrote:
不知各位有無跟我一樣...(恕刪)

我覺得FF跟APS最大的差別........相同機身性能下

我覺得差異最大的部分是.....









.......花掉的錢.....


拍照拍的好、小DC也令人讚嘆的啦~
施振榮:能在紅海立足,就有資格看新的藍海~!!!
  • 6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