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N愛好者 wrote:
回樓主我記得在某篇Z50...(恕刪)
你好,我的解答如下:
1、Zf當初傳言推出,其實我是沒有感覺的,因為也就是Z5水準的預期,然而,越是接近推出日期,漏料越多,越發現已經不是大家想像的水平,而是有著Z8的心臟,本來我是打算買Z8的(主要是備用一台隨時能夠工作的工作相機。),各種週邊也準備好了,然而,在9月份外國各種測試片,我發現性能上竟然跟Z8沒大分別,卻價格平宜了一半有多!心動了。
2、如果Zf是4500萬像,我未必買,但卻竟然是2450萬像素,這代表了擁有超高感光能力,這又跟我當年使用Df的經驗比較,實在是街拍神器(復古外形低調設計,不那麼有攻擊性,更容易遊走街頭巷里)。
是的,我是為了街拍而買他的,當然,Zfc也是優之為之,然而,他沒有IBIS是硬傷,事後証明我的看法,同樣拍攝我家的貓貓,不是Zfc不行,而是Zf太好,就因為多了IBIS,我可以使用更低快門速度(也代表了更低ISO值)獲得更高成功率的照片,畫質當然是更好了。
3、由於經濟原因,目前我只能二選一,要麼Z8、要麼Zf,我買了Zf還可以多出一筆錢錢出來購買鏡頭或者週邊,又或者省著幫補家用。
4、我對DX相機的評價沒變,也不打算退出主力,我還是會繼續用來拍片的(實在太方便),但如果是以街拍為主(硬照,影片還是使用更輕便的DX相機),那就是Zf出動的時候了——這還解放了手上一大批老手動鏡呢。
5、我選擇Zf,並不是要改變我的看法,而是Zf多出了DX機無法提供的性能——更強的對焦系統、鏡頭兼容性(主要是指手動鏡的人臉提示和快速合焦的功能),更高的感光能力,這些都是目前DX機所欠缺的。
PS。全幅的4500萬像素(Z7/Z8/Z9),就是DX機的2000萬像素的像素間隔(Z50、Z30、Zfc),所以,高感光能力是相同的,細節還原度也是相同的,所不同者只是內容(相門拍攝距離的話),這是我當年到現在都沒有改變的看法,這是物理現像的規則,並不是個人觀感。
相反,如果沒有裁切需求(例如街拍),一台較低像素的全幅機要比需要裁切的高像素相機,將會有更佳表現。
反而,我要在全幅機身和DX機身之間的選擇,主要還是看性能和功能表現,可以說,目前泥坑三台DX相機,通通都無法達到Zf的性能/功能性高度。
望能理解。
irontheone wrote:
你好,我的解答如下:1...(恕刪)
原來如此,理解。
Zf發表後,看著它的規格,我也是越看越傻眼,以往復古機往往換湯不換藥,換殼騙錢。但Zf居然有些功能還是全新的,看這次首賣的熱潮就知道這樣的策略是對的。
不過我還是偏好死守DX機身



另外是否能請大大示範一下Zf的「像素移動拍攝功能」?好奇拍出來到底有多厲害,居然把OM跟Pentax的技術給用上了。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