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ffusionless wrote:未上增距鏡內部增距鏡(恕刪) d大,我想您不是很了解 tatao 大的說法,他都說只要將鏡尾距離補起來(30F),那樣一樣可以將主要的鏡組往前靠近啊!而且,我還希望 Canon 設計 RF 增距鏡時,利用比較長的鏡筒,在後面的空間塞入 CPL / ND 鏡片插槽呢! 這樣就增加了其附加價值又好用!
HNM2738614 wrote:請教達人,Z系列相機...(恕刪) 機身內的防手震(IBIS)在tele端通常不太夠用,因為空間狹小而CMOS碩大,能夠騰挪的餘地有限,不足以補償大幅度的波動。鏡身內的防手震基於小巧的鏡片,補償的幅度和敏銳度都較好,但通常只做3軸。機身與鏡頭sync,取長補短,通常效果更好。
DPR今天放出hands on。之前新聞稿都沒有hood的全貌,這次終於露出廬山全貌。不愧是holy trinity的主力鏡,所有好料給足,外型更是威武霸氣!唯一遺憾是目前Z6/7機身過於單薄。未來Z8、Z9必然要大一到兩個cup。
HNM2738614 wrote:請教達人,Z系列相機...(恕刪) 鏡頭防手震是屬於事前作光學補償,因此在構圖取景時就能穩定畫面,對於長焦段是很重要。像下面是nikon應用在望遠鏡上https://www.nikonsportoptics.com/en/nikon-products/rangefinder-vr-technology/index.page